2023年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学习和传承高西沟村精神,队员们到高西沟村进行调研和考察。
图为队员们与高西沟村主任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发扬愚公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征山治水、改造家园,把一个环境恶劣的穷山村治理成了山清水秀、村美人富的“陕北好江南”,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被誉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20年8月,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当选陕西省第八批“三秦楷模”。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百姓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走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努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也让高西沟这面光辉的旗帜更红更亮。
图为高西沟村历任班子的宣传栏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王超阳 供图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在高西沟村龙头山山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建设的核心。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获得生态文明的支撑,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倡导生态文明,并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建设美丽家乡,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乡,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积极响应国家的“限塑令”,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比如,我们不应该为贪图一时方便走近路而践踏草坪;再比如,不应该乱丢废弃物;在地上看到垃圾主动捡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人类不朽的话题。同住一个地球,共享一片蓝图;同身一处环境,更同担着一份使命!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合理投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生态环境的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