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长安大学赴四川战旗暑期社会实践圆

2023-08-30 浏览:

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帮助大学生切身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长安大学赴四川战旗“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 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2日至7月26日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和彭州市小石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image.png

实践队出征合影

感悟战旗文化 汲取奋进之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组成。在文化振兴方面,战旗村不断探索,建立了初心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十八坊等诸多文化产业。为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解,深度思考“如何进行乡村文化振兴”等问题,实践队员对战旗村文化建设进行参观调研。

访寻“初心”,不忘初心,实践队来到战旗·初心馆进行参观学习。党委副书记彭祖彬的讲解为实践队员勾勒出战旗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这是一部战旗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员带领下创新创业的奋斗史。初心馆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蕴含着 “战旗人”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体现出党的基层组织在战旗村发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战旗·初心馆

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位于战旗村的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还为研究农耕文化、发扬农耕智慧、传承农耕文明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乡土精神的重要载体,既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生长点,又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由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展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十八个作坊组成,十八坊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村里传统工匠的从业问题,还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

image.png

 实践队于乡村十八坊前合影

体悟战旗非遗 传承文化之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宝贵文化资源。实践队员来到战旗村的唐昌布鞋坊,跟随布鞋“非遗”文化传承人赖孃孃学习并体验唐昌布鞋的传统制作工艺与生产流程。实践队了解到,唐昌布鞋始终坚持运用传统工艺进行手工制作,这种独具匠心的“慢节奏”让每一双布鞋变得厚实可贵。目前,唐昌布鞋以其传统精湛的制作工艺、精巧别致的创意设计、环保耐穿的产品特征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消费者,甚至走出国门,出口到了一些海外市场。

image.png

实践队采访赖孃孃

郫县豆瓣作为四川传统名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实践队来到战旗村的豆瓣坊进行考察,观察豆瓣匠人以“翻、晒、露”为主要工序及其娴熟的技艺手法来进行豆瓣酱制作的全过程,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手工艺,还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乡村体验。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豆瓣酱制作过程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引领媒体信息传播与互联网应用向更高层次发展。战旗村通过直播带货这一线上销售方式推广“郫县豆瓣”、“唐昌布鞋”等“非遗”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大众了解“非遗”文化,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为战旗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image.png

战旗村电商直播工作地

聚焦战旗振兴 探询发展之要

“走在前列,做好示范”,实践队深入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对话村党委,探究战旗村在乡村振兴方面为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而做出的努力。通过筹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服务三农,推动政策研究、教育培训、智库咨询、孵化创新一体化发展,战旗村已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的摇篮,为培育党员后备干部,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在与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的访谈交流中,实践队员充分了解了战旗村多年来依托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举措,也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实现,正如李书记所说:“有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一样选择回到家乡,用双手和汗水投身乡村建设,在自己的家乡实现梦想。”

image.png

实践队采访战旗村李书记

走进小石村落 洞悉振兴之道

共享建设是发展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渠道。四川彭州的小石村,作为汶川地震灾区之一,在重建后借鉴莫干山等地的经验,以民宿经营的方式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提高对“什么是乡村振兴”“为什么要乡村振兴”等问题的认识,深化对“怎样实现乡村振兴”等问题的思考,实践队员来到小石村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并对村支书岳付飞和当地居民进行采访。

image.png

实践队参观小石村

image.png

实践队采访小石村民

“把利益沉淀到社区,实现共享”,实践队员从村支书岳付飞处了解到,小石村基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发展理念,以村民和游客需求为出发点,借助产业、文化、生态的力量创建了一个与城市接轨的乡村共同体。未来,小石村将尝试把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投身农村建设。通过此次调研采访,实践队员对“什么是乡村振兴”“怎样实现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政策的引导、资源的整合、民众的参与,这些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image.png

实践队采访小石村岳支书

考察交通站点 逐梦行业之旅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基于此,实践队来到成都市犀浦站开展交通调研。犀浦站是国内首例动车地铁共构同站换乘、铁路与地铁安检互信的车站,是连接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市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通过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实践队员运用专业知识对犀浦站的客运流量、管理模式、执行程序等进行了考察分析,切身感受重要交通枢纽对周边乡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增进了实践队员对交通行业的了解与热爱,坚定了为交通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image.png

实践队合影

本次实践活动历时五天,实践队员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理论和伟大实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深入了解乡村建设的过去与未来、乡村发展的路径与智慧,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实践队员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长安大学蒋
相关文章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革命精神,感悟历史文化,7月10日至15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爷台山革命遗址、泥河古博物馆、金川湾石窟、秦直道起点遗址、甘泉宫遗址及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走进咸阳纺织博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寻史悟今实践团走进咸阳纺织博物

2025 年 7 月 14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寻史悟今”实践团前往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化学习。活动旨在让学子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感受老一辈纺织工人奋斗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