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践思学助力乡村振兴,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长安大学赴陕西咸阳“乡村振兴·‘青’尽全力”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9日前往礼泉县袁家村开展了为期11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由长安大学丁华教授担任指导教师。
实践团队合影
“乡”约盛夏入一线,“袁家”政策续辉煌
7月10日,实践队员为深入了解了袁家村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袁家村村史馆。在村史馆中,队员们了解到袁家村历经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艰苦创业拔穷根、兴办企业奔小康、乡村旅游促跨越“三步走”规划,最终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和全面振兴的奋斗历程。一张张照片、一面面锦旗无不向人们诉说着袁家村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令人真切的感受到袁家村村民勤劳勇敢的作风和淳厚朴实的民风。
实践队员参观村史馆
实践队员参观小吃街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参观,队员们了解到袁家村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对袁家村的发展之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探索发展新引擎,乡村振兴新篇章
7月11日至17日,实践队员们为从文化、产业、人才、组织、生态等五个方面切实体悟乡村振兴奋斗成果,了解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袁家村模式”,对袁家村的小吃街、康庄老街、作坊街、祠堂街、酒吧街等不同风格、运营管理策略的街道进行了走访调研。
实践队员采访游客
实践队员走访合作社
袁家村深厚的关中民俗的魅力也给实践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其民俗文化营造的传统古朴的氛围为乡村旅游消费者提供“回归乡土、品味乡风、回味乡愁、放松身心”的最佳旅游体验,极大满足乡村旅游者内心深处对“乡土乡风解乡愁、美味美景养身心”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队员们也亲身感受到了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历程的带动作用。
实践队员学习非遗——葫芦烙画
在此过程中,实践团队还与西安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及一支公益体检下乡团队不期而遇,并分别就乡村振兴、返乡青年和健康中国等方面展开了细致深入的交流。
实践队员与兄弟院校实践队交流
实践队与医护人员交流
纸上学得要躬行,青年携手助振兴
7月18日至19日,实践团队对前期的调研走访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整理。通过对整个实践活动的回顾总结和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实践团队探讨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并对袁家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实践队合影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还未停止。实践团队将带着对袁家村发展的深入认识和在袁家村学到的宝贵发展经验,继续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为各自家乡的致富之路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实地了解了袁家村的发展历程,深刻体悟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总结出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可行机制,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踔厉奋发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为乡村振兴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