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数字科技创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已成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解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势,调研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7月17日-7月23日,长安大学赴广东深圳“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李国敬、邱旻颐以及领队杨佳旗的带领下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寻访高新名企,筑梦科技强国
7月18日,实践队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企业级物联网,了解信锐对于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物联网平台、网关、传感器的解决方案以及传输协议和智能硬件的研发情况。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信锐展厅
随后,实践队前往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同时,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予欣、党委副书记陈沛、学办主任周平、团委书记杨加玉一行抵达深圳,对实践团队予以亲切的问候并与实践队一同进行参观调研。深信服校招总监罗卓宁和校招经理赵恩全热情接待了长安大学信息学院一行,介绍深信服科技的相关产品以及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外,队员们参观深信服科技展厅,深入了解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在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图为长安大学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沛问候实践队队员
图为长安大学信息学院一行参观深信服展厅
图为长安大学一行与深信服工作人员合影
为进一步了解物联网具体应用,实践队于7月20日抵达锐明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理陈孝洋为队员们播放企业宣传视频、介绍企业概况并热情解答队员们提出的问题。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一起参观锐明科技展厅,介绍锐明科技一系列的监控设施,通过模拟演示的方式介绍锐明科技在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陈孝洋交流问题
跨越时间长河,感悟科技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级经济与科技高地,为感受改革开放大潮中广东的拼搏与奋进,7月19日,实践队走进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馆。队员们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从照片、实物、视频、模型中沉浸式欣赏被还原的历史,见证深圳从本地企业的兴起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的历程,切身体会到时代大潮的宏伟力量。
图为实践队走进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馆交流学习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深圳的崛起离不开当地工业的进步。实践队于7月22日来到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参观交流学习。展馆内的无人机、3D打印机、气凝胶、超LED全息屏等让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工业设备以及最新的工业技术。
图为实践队一行于工业展览馆内学习交流
走近科技前沿,矢志创新争先
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是基础,是主体,是根本。7月21日,实践队来到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在林镕老师的带领参观展厅,了解了研究院在智慧医疗、通用求解器、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林镕老师模拟演示了智慧医疗产品在息肉切割方面的应用及“华佗GPT”的使用方法。实践团队还就智慧校园中的人流监控以及智慧医疗对残疾人诊断的辅助作用与林镕老师进行交流。
图为林镕带领实践队参观大数据研究院展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走近科技前沿,领略到了科技与创新的独特魅力。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奋楫者先,创新者强,在今后要以知为瓦,以行搭桥,聚焦科技创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