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川藏公路沿线服务站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深度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5-09-06 浏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黄闵媛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9.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依托专业北京,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多山及新都桥等六个具有典型性与关键节点的服务站,旨在通过专业调研,为高原驿站从“基础保障点”向“安全舒适、文化浸润的民生纽带”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优化方案与智力支持。

image.png

                                                                       图1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合影

调研采用三维立体工作法系统把脉服务站现状:在空间本体测绘维度,团队运用激光测距仪与全景摄影技术完成精准数据采集,其中在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服务站,成员克服强风环境完成了8×13米主体建筑的全息测绘,保障了数据精度;在用户需求深挖维度,面向长途货运司机(占比42%)、自驾游客(占比51%)及高原工作者(占比7%)三类群体开展127人次深度访谈,累计梳理出服务盲点217项;在动态效能评估团队通过构建“流量-资源”匹配模型,监测到新都桥观景台黄金时段人流量高达312人/小时,安全员配置缺口率达64%,期间累计成功拦截5起游客翻越护栏险情。

image.png

                                                                图2  团队成员在服务站点对游客进行采访

深入调研后团队得出高原驿站三重结构性困局:首先,功能定位存在明显失焦,例如新津站作为进藏门户缺乏特色标识,浦江站景观布局与石像湖景区文化内涵相互割裂,折射出“千站一面”的深层问题。相比之下,天全服务站借助熊猫主题艺术装置和318公路文化馆成功塑造品牌形象,并依托多元业态有效满足补给需求,印证了“文化基因植入”对功能转型的核心价值。其次,资源供给呈现显著错配,折多山站高反急救设备闲置率高达81%,而新都桥站旺季安全力量严重短缺,凸显出静态配置与动态需求之间的矛盾,深入数据显示服务站需求呈现季节性、时段性和海拔梯度三维波动特征。最后,管理机制仍显滞后,泸定站红色文化展馆缺乏专业讲解服务,折多山站长期单人值守难以应对突发状况,暴露出人力资源不足与智慧化管理手段缺位的双重短板。

image.png

 

                                                               图3 团队成员在服务站点对司机进行采访

针对困局,团队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功能层面构建“基础保障+文化体验”复合模式,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层面建立需求导向的动态调配机制,高海拔站点增配制氧设备,观景台推行分时预约管控;管理层面开发“一站一档”智能管理系统,集成车流监控、设施维护和人力调度功能。队员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驿站应成为风雪中的庇护所而非简单歇脚点,这正是人性化设计的核心要义。

image.png

                                                              图4 团队成员在服务站点实地测试过程

调研征程中彰显青春担当。折多山服务站海拔4200余米,强烈的紫外线与骤起的大风交织,队员黄璐在低压缺氧环境下持续进行3小时高精度测绘作业,汗水浸透外套仍紧握仪器:“结构数据关乎改造方案安全系数,容不得厘米级误差”。新都桥观景台人潮高峰时段,团队迅速组建疏导组,累计劝阻23起危险攀爬行为,队长闫乙墨在日志中着重标注:“安全防线必须依靠制度筑牢而非临时人力填补”。面对服务站点文化同质化困局,队员惠富森分析道:“驿站应成为文化容器——天全站熊猫文创年销百万的案例证明,深度特色化才是激活服务内生动力的密钥。”这些在高原极端气候与复杂环境中的亲身实践,深化了成员对专业严谨性的认知,更锤炼了在现实约束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image.png

                                                                    图5 调研服务站点实景图展示

本次“三下乡 ”活动,团队成员怀揣服务边疆民生的热忱,以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不畏艰险,深入雪域高原交通动脉。团队系统获取的详实数据与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刻揭示了川藏公路沿线服务站在功能适配、资源调配、应急保障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关键瓶颈与优化方向。实践成果不仅为后续服务设施的精准升级、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践依据与智力支持,也为将高原驿站从“物理节点”锻造为温暖坚实的“民生纽带”,贡献了新时代青年的专业智慧与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黄闵媛 刘艺柔
相关文章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

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2025年8月1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践团启程前往川藏公路,开展沿线服务站设施优化调研。团队 依托专业北京, 从成都平原启程,沿国道318一路西行,深入新津、浦江石像、天全、泸定、折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

高原驿站,民生纽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学子深入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服务站升级注入专业智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邓科 刘艺柔)在响应国家边疆民生与交通发展战略,破解高海拔地区公共服务瓶颈的号召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天路驿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