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它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合组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昆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0余位院士、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师大社区“一二·一”大街298号,占地面积70余亩,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八年的校本部所在地。蒙自是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办学点,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的到来,在如翡翠一样的蒙自南湖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等诸多文化大师,给蒙自留下了自豪,留下了他们的人文精神,也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
实践队员观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简介
7月16日,实践团队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了解西南联大的建校历史,以及先辈们战火中的青春。展馆通过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几个部分,生动再现了西南联大的成立始末和发展中遇到的艰难困苦,挖掘一代中国人“弦歌不绝”的文化传统和心灵史。
实践队员于西南联大纪念馆内合影
负责人为实践队员讲解西南联大建校历史
西南联大的到来促进了知识分子与边地民众的深入交往。朱自清在蒙自学会了骑马,他还把蒙自周边苗族村寨的村民请到联大来观看师生歌舞表演。西南联大更是为云南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其中一位来自苍山脚下的白族子弟,步入了尖端科学领域,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王希季,可以说,中国跃升为世界航天大国,王希季居功至伟。倘若没有西南联大,很难想象10岁前还未见过电灯的农家少年能取得日后的如此成就。
实践队员参观西南联大纪念馆
西南联大在蒙自的办学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西南联大的精神已经扎根蒙自的山川、红土。传承联大精神,凝聚发展动力。在联大精神的指引下,蒙自正在书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实践队员于西南联大纪念馆内合影
西南联大纪念馆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