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赞誉井冈山为“天下一山”,这是因为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它对全党全军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都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团结带领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为进一步宣传井冈山革精神,发扬其作为党永远的信念高地和全国人民永恒的精神家园的作用,提高周边社区居民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与理解,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宣讲团于2023年7月9日在汉台区朝阳社区聚兴名苑小区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宣讲活动。
宣讲员刘博为大家梳理了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历程,并通过讲述三湾改编、土地革命、黄洋界保卫战等可歌可泣、令人动容的井冈山故事,为居民们还原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呈现出了人民军队不畏牺牲、团结民众的精神作风。井冈山时期,工农红军在生活资料极端匮乏的条件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逐渐形成了“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井冈山精神。至此,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的故事便从井冈山开始了。
图为宣讲员刘博为居民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图为宣讲员刘琪向居民分发资料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高度、深刻、系统的概括和评价,既是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亦是对未来的自信展望。宣讲员王佳威以习总书记的话语作为引入,为居民们诠释了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井冈山时期,物质生活极其清苦,红军战士们却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井冈山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始终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基本原则,把分散的民众转化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党、红军和群众始终保持着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筑成了一道军民共同对敌的“真正的铜墙铁壁”。九十六载过去,这些精神仍然激励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向前迈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而踔厉奋进。
图为宣讲员王佳威向小区居民讲解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从革命到建设,再到如今走进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这恰恰说明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之处,即它不受时间所限,能够穿越时空,在不同时代都能放射处新的光芒。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国革命制胜之道,烛照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回望井冈山精神,汲取前行力量,这对已走过百年风雨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图为宣讲员王佳威同居民交流
最后,在宣讲成员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中,在居民的支持与鼓励下,本次井冈山精神主题宣讲活动迎来尾声。小区居民们给予了宣讲团许多宝贵意见,同时嘱咐成员们要满怀爱国热情,不忘艰苦奋斗,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始终保持为党为国的初心,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图为薪火宣讲团与聚兴名苑小区居民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