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感悟运城文旅新发展

长安大学 2023-07-23 浏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队,当好建设美丽和谐、文明平衡的播种机,在运城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实地感悟运城生态文明与文化魅力,2023年7月11日至7月13日,长安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山西运城做实践调研。

图片1.png

图为实践队在运城北站合影

生态筑梦

生态兴则文明兴。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运城盐湖,看七彩盐湖滋养千年文明。传承千年的制盐技艺,于2021年6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萌发于春秋战国的垦畦浇晒法,历经千年洗礼,代代传承至今;时代变迁,海盐、井盐的大量开发,让河东盐池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千年盐湖停产蝶变,以另一种方式滋哺文明。为使得盐池文明长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生态修复力度,把盐湖从矿区、工业区变为生态保护区、旅游打卡地,为盐湖长远可持续发展预留了资源空间。

图片2.png

图为团队成员在盬池合影

图片3.png

图为实践团队在水峪口古村合影

7月12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中条山神潭大峡谷,见证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地质奇观。水峪口古村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店铺为这里添上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母子湖、登云梯、娥皇女英沐浴潭……深山、峡谷与森林,勾勒出一副青山绿水的美丽图景;奇山怪石、飞泻瀑布、葱郁树木,如诗如画的壮丽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为人民共创美好明天提供了可靠途径。

文化铸魂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山西运城,古称“河东”,在这里孕育的文明上承刀耕火种,下启伦理教化,走过汉风唐雨,历经宋韵元风,绽放出中华文明的一路光华。运城市文化景区众多,7月11日下午,长安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临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参观了运城市博物馆,见证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7月12日下午前往普救寺,感受莺莺塔的感人故事;7月13日先后前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和黄河铁牛千年不朽的蒲津渡遗址。

图片4.png

图为实践队与临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人员合影

图片5.png

图为实践队员同临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人员交流

在运城博物馆,讲解员将人类起源从无到有的探索娓娓道来,从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到条山风云,一个个极具历史底蕴的展厅,讲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说在运城,能看见古老而奋进的中国,那么在运城博物馆,则能寻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系。

图片6.png

图为实践成员登楼眺望黄河

图片7.png

图为实践成员在鹳雀楼观赏编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截至2019年8月,运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7691件,其中珍贵文物572件。随着时间的洗练,经历沧桑变化重见光明的古老文物;在一声声歌吟中名声鹊起的鹳雀楼,对中国古代桥梁史研究价值非凡的蒲津渡遗址……追本溯源,寻文明之根系,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有根,文明有源,守护文化根脉,赓续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产业助农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知名度,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高速发展。位于中条山神潭大峡谷的水峪口古村,凭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发挥地理优势,发售特产食品、纪念物产品等,成为永济文旅的宣传入口;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条件,开发了周边垂钓、采摘等多种休闲项目,带动了周边20余家村民经营农家乐、餐饮等;不仅如此,其他景点周围的民宿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图片8.png

图为实践成员同民宿村民交流

实践团队住宿的西厢村民宿,距离普救寺很近,当地人巧妙地将发展民宿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以生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不断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了永济文旅的发展脚步。

既能维护生态环境,又能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带动经济稳定发展,永济文旅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生逢其时的新时代青年,深入实践,踏实肯干,在实践中激发运城文旅发展的内动力,牢记领袖嘱托,勇担青年使命;感悟河东文化,厚植青年担当。

为期三天的运城之旅虽然结束,但长安大学“跟随领袖足迹·厚植青年担当”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学习仍在继续,团队成员将继续深入学习,将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向身边同学讲好运城故事,以实际行动做保护环境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责任编辑:翟小丽
相关文章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西农学子深入延安问技于棚,求知于行磨砺初心

2025年8月9号至8月1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调研团的7名同学前往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开展了暑假 “三下乡” 实践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延安设施农业试验示范站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子赴胶东军区旧址纪念馆

6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实践团队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以“胶东地区的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本次实践团队由学子王子豪担任领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西农学子三下乡: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叩户、聚智、溯源、探效、问策!环境青年 “五阶解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河北省黄儿营村土地空间配置情况调研——西北农林科技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