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现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8月6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赴宁夏固原草地资源可持续性管理调研团到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调研通过寻访当地村民,探寻寨科乡肉牛养殖对当地乡村振兴所起到的赋能作用。
8月6日,调研团首次进入寨科乡,映入眼帘的并非是想象中的“千沟万壑,黄沙漫天”,而是“远山含黛,和风送暖”。经向导之口,我们了解到此等景象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绿水青山”。
40年前横亘于宁南山区的固原,荒山秃岭、土地贫瘠,甚至有“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说法。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开创性地成立养殖产业合作社,对肉牛的养殖进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了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固原市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如今固原市已有养殖农户8万多户,饲养总量120多万头,生态草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养殖户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寨科乡地广人稀,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因此每家每户都种植玉米、紫花苜蓿等并进行肉牛养殖,利用青贮玉米实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收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困局。当地种畜结合的新模式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盘活了生态资源,使寨科乡走在乡村振兴脱贫村的前列。
进入村民马大娘家里交谈时,当调研队问及政府是否会在玉米种植和牛羊饲养上提供帮助时,马大娘的语气明显兴奋了起来,她迫不及待的告知调研团:“现在政府会对每只牛提供每年3000元的补助,种玉米的时侯政府还会派人打地膜,等到玉米成熟之后还会有人将地膜统一收购,到时候再给我们一份钱。”从马大娘的口中,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当地政府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的美好愿望。
在和共产党员杨村长的交谈中过程中,调研队了解到村中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并不是分开的,而是互为依靠、紧密相连。杨村长为我们讲到“村民们种的玉米大多是用来饲养牛羊的。你别看我们这每个人平均好几亩地,但这牛每天二十多斤的草料,种植的玉米只能提供饲料的一部分,到冬春季还得买方草块。还好有共产党的支持,帮助一些家境不好的村民度过难关,让日子过得下去。”从村长的身上,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党员的带头作用,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通过本次调研,调研队明确了寨科乡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劳作方式,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通过售卖牛羊获得。在本次实践的过程中,给团队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寨科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家致富、“牛”转乾坤的小康之路。新时代的草业青年要不负韶华,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6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实践队在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宝塔财菁队师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财经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党的财经工作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红色文物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