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农学子走进“中国大棚第一村” 推动数字乡村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8-13 浏览:

“耳朵听着水声响,眼窝看着黄瓜长。高陵豆角高陵瓜,高陵芹菜一枝花”。在何村,几乎每个人都会念这段顺口溜。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高陵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调研团于7月20日来到西安市高陵区展开实地调查,通过与村支书进行座谈、进入村庄发放问卷、参观产业园等方式深入了解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运作机制及建构路径。

7月20日,调研团一行首先来到了何村,在参观了何村网格化管理中心、村史馆、党员活动中心等地后,与潘克红书记展开了座谈会。书记介绍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群众通过手机查找信息、办理事务,积极性、参与程度较高。

image.png

图一 潘克红书记带领调研团参观村史馆

去年两委会换届完成后,何村推出一项五年发展规划,计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发展大棚蔬菜,二产进行深加工,三产推进乡村旅游服务业,带动民宿增加一定收入。为深入贯彻五年发展规划,今年何村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开设第一家分店,采取直销方案将何村的大棚蔬菜卖给西安市民。蔬菜种植及销售方面,采用数字化平台系统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到店铺的经营状况。

书记对调研团成员说:“希望在未来,何村大棚菜能够进入西安的每一个社区,让西安市民吃上放心的菜、新鲜的菜、价格低的菜,也打造我们何村的品牌!”

当天下午,调研团随行高陵区网信办主任、高陵区发展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以及西安邮电大学的博士生团队,再次走访座谈何村。据深入了解,何村已经成立了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间接带动周边村庄就业1000多人,形成了以何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随后对何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并给出建议。

image.png

图二 调研团与何村村支书进行座谈

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经过村民和干部20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陕西无公害蔬菜基地,并拥有了“中国大棚第一村”的美誉。在此次调查过程中,调研团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例如数字乡村平台的运营和维护缺乏资金支撑,村内的企业合作帮扶力度较弱等,但相信拥有着认真负责的村领导干部、勤勤恳恳劳动工作的村民的何村,定能在未来砥砺前行,乘风破浪,闪耀数字乡村的光芒!

责任编辑:肖阳 卢玥宁
相关文章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西北工业大学学子前往西安、延安等地感悟抗战精神

西北工业大学学子前往西安、延安等地感悟抗战精神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西北工业大学学子:青春铸盾秦巴行 网安赋能乡村兴

西北工业大学学子:青春铸盾秦巴行 网安赋能乡村兴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