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顾革命的峥嵘岁月,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爱国精神,在暑期实践活动中,西安交通大学“红色记忆”暑期实践小队分别在7月27日和28日赴西安事变纪念馆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观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悟红色革命力量,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深入了解那个命运攸关的时刻
在西安事变纪念馆中,进入“历史的转折”第一展馆,顺着展馆的参观顺序,我们再一次走近这段历史,仿佛看到张,杨二位将军在中国生死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得失发动兵谏。从第一单元“民族危机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到第二单元“停止内战 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再到第三单元“发动兵谏 逼蒋抗日”,最后是第四单元“历史转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四个单元循序渐进,让我们对这个“历史的转折”的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展厅里有这样一句话“牺牲自己的一切所有”,张学良将军确实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了战线的统一,他放弃了自己的优越的生活,放弃了统帅的位置,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来被软禁了五十余年,直至晚年才恢复自由。正如张学良晚年给美国东北大学校友会会长张捷迁的题诗所言“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将军值得后人景仰。
看着那展馆中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旧物件,两位将军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参观他们的生平陈列馆,看到了两位将军的传奇人生,看到了他们当年的意气风发,置个人安危与荣辱于不顾,做出了这惊天动地的关乎中国命运的大事。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人们没有忘记这两位将军,他们的丰功伟绩将记录在史册之上,千古留名。
参观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了解革命的峥嵘岁月
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我们参观了八路军战士们曾经的寝室,厨房,库房,接待室,电台室,地下室等等。从一号院一直到十号院。一张张旧相片,一间间旧房间,一块块青砖绿瓦,一颗颗参天古木,无不向我们讲述着那段革命岁月,我们看到了一间间尚且留有当年风范的小屋,看到了随处可见的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看到了没有被时代毁坏而留下来的老物件,仿佛看到了八路军们曾经在这里工作的点点滴滴。走进古朴的院落,跨过时间的门廊,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过往,正午的阳光照在茂盛的古柏上,缝隙间的阳光洒在小路上,在树影斑驳的书桌前,指导员正在伏案疾书,下达一个又一个的指令……
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那些革命先辈们,为抗战奉献了一切,他们将一生交给祖国,用血泪和汗水换来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在衣食无忧的今天,虽然不再有战争,但仍应该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砥砺前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辱使命,求真务实,谨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砥砺前行,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复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之花。
这次实践参观学习圆满完成,但我们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对西安事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明白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对革命先辈们曾经的峥嵘岁月也有了更加切实的体会,我们再一次缅怀先烈,向为新中国成立进行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清楚意识到了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