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高质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践队于2022年7月21日赴陕西县域公共建筑防灾减灾性能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服务团分奔赴陕西省内多个县区开始实践调研。
7月21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实践调研第一站——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甘泉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因城西南5千米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团队选取甘泉县中医医院和甘泉县第三小学作为该地公共建筑代表,随即开展公共建筑防灾减灾性能调查与提升对策调研。
实践团队与甘泉县中医医院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从实践初心、实践意义、调研方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中医医院朱院长对实践团队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医医院的功能与定位,并对医院的建设背景、建筑概况、后期升级改造进行详细说明。随后,基于前期对建筑结构原始资料和使用历史的调查,实践团队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支持下,按照前期的工作部署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团队成员本着认真严谨的原则进行检测。实践团队根据检测方案进行分工,分为5个小组分别进行建筑物基本情况的勘察、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建筑高度的抽样检测与复核、主要承重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情况的抽样调查与复核、主要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与碳化深度的抽样检测、建筑物使用荷载的调查。实践团队在完成以上检测工作的同时绘制了建筑平面设计图,对医院的结构布局与功能分区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中医院进行了充分的结构安全性能的检测,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
7月22日,实践团队前往甘泉县第三小学开展实践调研。学校作为生活设施完善的教育性公共建筑,学校在突发灾害时通常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它对防灾减灾性能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实践团队一行抵达甘泉第三小学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学校教学楼结构施工图无法获取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出更多所需的数据,便于后期建模计算。实践团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逐层进行建筑物基本状况和使用荷载的勘察、结构平面布置图的绘制、承重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情况的测量、现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回弹,供后期工作使用。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延安市学习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走访群众探寻红色故事并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团队成员在杨家岭等革命遗址认真聆听相关讲解,感悟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利用所学知识了解革命遗址的抗震情况。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的防震减震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遇突发状况时,承担起庇护流民责任的公共建筑防灾减灾的性能尤为重要。本次对医院防震减灾性能的展开项目不失为危急关头下确保人民安全的又一层防护盾。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8 月 16 日至 22 日,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定向实践队响应贵州省团委“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号召,深入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 “青助乡村兴” 专题实践。实践队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田间地头探产业路径,在非遗工坊传文化薪火,
怀揣着对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绿色生产的探索热忱,为进一步明晰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绿色农资投入等情况,2025年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耕者”调研队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拐里村,开展蔬菜绿色生产专项社会调研。 太白县位于秦岭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