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高陵推进数字乡村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7-27 浏览:

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高陵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调研团于2022年7月20日至25日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发现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典型村落的实践经验,并试图探寻其推广可行性。

image.png

7月20日,在抵达调研地点之后,调研团在指导老师胡卫卫副教授的带领之下首先走进了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在何村党村支部书记潘克红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了村委会一楼的网格化管理中心、村史馆和党员活动中心等地,并在二楼进行了正式的座谈。在潘书记介绍了何村的基本情况之后,调研团成员就何村的数字乡村发展情况与书记进行了交流。从书记的回答中,调研团成员了解到何村通过党建引领,将数字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中国大棚第一村”的“物力”资源通过数字信息技术的“智力”转化为激发沉睡资产,实现产销一体化、智能化,与此同时,何村积极扩大群众参与,持续推进网络销售平台进入村户,发挥“人力”作用拉动资源整合,不仅推进了数字技术在何村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而且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激发了资源共同体形态的形成,为构建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重要导向。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何村在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资金短缺、审批困难等现实原因,在与书记的座谈中,调研团深刻地感受到何村在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领域的实验性和先进性。

数字惠农引领产业共建,数字惠民扩大共享效能。村委干部讲到,何村抓住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契机,积极探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项目创新开发,通过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利用高新数字技术赋能改造传统农业,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同时,何村还积极配合通远整体领导,将智慧农业生产模式与周边共享,还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并通过“果蔬+名优品牌”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引导服务业向农业渗透,创新智能文旅平台。通过参观何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深入走进何村社区,调研团成员感受到如今的何村是一个农业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的美丽农村。

7月21日,调研团成员分为四个小组再次前往何村,并分散在何村各处进行问卷调查,在指导村民填写问卷的同时与村民进行访谈,并将访谈过程录音记录。

经过一天的调研,实践团共收集了55份有效问卷,加深了对于何村居民的生活状况、数字乡村治理建设情况以及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合作情况的了解,并对村民视角下整个村庄治理和建设的不足有了初步的掌握。通过与村民的访谈,调研团进一步认识到,数字赋能产业带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而数字赋能生活带动着乡村理念的转变,只有将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赋能共享的手段,遵循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构建治理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数字乡村良治善治。

7月22日至24日,调研团分别前往了高陵区通远街道的仁村、通远村以及灰堆坡村进行调研考察,向当地的领导干部和村民群众询问村庄的数字化产业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情况,扩大研究案例范围。

调研团在与仁村书记的座谈中了解到仁村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经验与规划,深入了解了仁村的党建花园和“高陵场畔”景区建设情况。在与通远村副书记的座谈中,调研团主要围绕红色文化产业和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交流,在副书记的回答中调研团了解到通远村的红色产业得到了高陵区政府的认可,村内正积极谋划利用数字赋能手段将文旅产业融合,依托红色文化和集体产业实现致富增收。除此之外,调研团还参观了通远村的党史馆、村史馆,并观看了通远村的宣传纪录片。在与灰堆村村主任的座谈中,调研团了解到了当地仰韶文化以及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渊源,认识到当地数字化的建设方向,并交流了在实地走访中的所见所感。

7月25日,调研团与高陵区网信办主任、西安邮电大学的博士生团队以及高陵区发展规划的专家组成员同行,再次走访仁村、何村、通远村,并与专家组成员一同参加了在三个村庄的座谈会。会上,专家们就三个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别建言献策,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专家们深入浅出的发言在拓宽调研团成员们表示的研究视野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大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在专家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返回高陵区通远街道办事处,向其领导干部汇报调研期间的工作。随后,团队成员进行了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工作并于次日离开高陵区。

走进乡村,调研团感受到的是数字化嵌入乡村带来的欣欣向荣,与村民交谈,调研团体会到的是村民对发展数字乡村的支持以及乡村治理格局带给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陵区的乡村正在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形成以信息手段为支撑,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方式,坚持党的领导在治理共同体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构建互动式现代化数字治理模式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凝聚数字化治理资源,重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多元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互益的数字乡村治理新格局,不仅仅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调研团通过此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数字乡村建设和共同体治理的融合发展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见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调研团将继续探索,不懈钻研,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古茶企业开展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古茶企业开展实

富硒秦茶藏古韵,安康政企献好茶 政府助力下的安康古茶企业诞生记 来源:绿荫小队 谷林峰/文 吴镇坤 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安康市平利县县委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实践活动

茶香飘万里,青春助振兴 来源:绿荫小队 刘卿/文 周江龑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平利县茶产业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实践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发展,20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西安 建筑科技 大 学 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2025年8月18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甘肃省宁县省级产业园驱动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 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深入当地产业园区、企业一线与乡村基层,立足建筑科技高校多学

“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8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三下乡”调研团深入西安市遗址公园,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于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门前合影 遗址公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双重使命,而这些公园中的边界空间——那些介于

青春赋能AI科普 校社联动弥合数字鸿沟

青春赋能AI科普 校社联动弥合数字鸿沟

为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应用”的要求,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I启明”社会实践队于7月奔赴渭南韩城市,以“分层赋能、精准服务”为核心,开展覆盖多群体的AI科普与调研活动,用青春力量搭建起科技与民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