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袭来,实践团以线上形式开展活动,完成了首版教材及教案的撰写,录制了200余分钟的线上课程。今年“志诚助教,创新筑梦”实践团带着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实践团队依托于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这一科创的沃土,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材子讲师团”、“陕西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成员为核心力量,打造以“爱国教育与科学普及”为主体的青少年成长平台。使一部分具有科创能力的乡村教师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乡村学校创新教育师资雁阵成长,即在支教的基础上上升为助教,助力乡村学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启蒙能力的乡村教师,使其辐射当地更多的学生,让科技创新种子留在乡村,生根发芽。
01“志诚助教,创新筑梦”援教实践团的17位成员于7月22日至7月30日共开展为期九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7月22日至25日为前期准备工作时间,7月26至7月30日赴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支教活动。
02本次支教活动课程安排以科技创新为主,辅以心理知识,同时渗透爱国、安全元素。开展科学实验小课堂,旨在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创新的大门;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让快乐的童年与安全相伴;有趣的心理课堂及团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肯定自我,悦纳伙伴,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爱国教育以立德树人,在升旗仪式中感拳拳爱国情,在军训体验中悟深深担当。
03实践期间,实践团的五位成员与带队老师张佳佳和校长邢俊杰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会议上,邢校长谈到王石凹中小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提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会议进行的十分顺利。
04为提高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实践团成员留下教具,并为他们搭建科技角:串并联电路、水火箭、磁悬浮……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创的种子,让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浇灌,茁壮成长。
05离别在艳阳高照的操场上演,泪水成了此刻最烫人的东西。此时的文艺汇演的开始意味着本次实践活动的结束,团队成员带着他们的祝福与孩子们告别,期待下次再见。
06实践活动结束之际,校长邢俊杰代表王石凹中小学的全体师生对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7位支教成员这五天来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并期待着支教团来年再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绝对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完成的旅程,只有形成文化、团队、机制,才能将创新科技种子留在乡村并生根发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将会在教育扶智上继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做好乡村孩子求学路上的播种者、引路人!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