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杨奕)2025年8月1日,恰逢八一建军节之际,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省文化馆主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盛大开展。山东科技大学实践团队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以“文脉绵延处,青年续华章”为主题,赴展馆开展深度调研,以青年视角解码非遗展的创新魅力,探寻传统文化当代传承新方向。
图为志愿者集合合影
踏入展馆,团队首先被黄河泥陶与鲁北泥人展区吸引。团队成员蹲在展柜前,仔细记录泥人“选土、晾晒、揉泥”等工序细节,还向传承人请教红胶泥特性;其他团队成员则聚焦泥陶纹样,用手机拍摄不同年代作品的造型差异,对比分析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点。在渤海海盐摊晒工艺区,两人跟着工作人员模拟“灌海水、晒结晶”流程,亲身感受这项康熙年间传承至今的技艺里,山东沿海百姓的生存智慧。
图为鲁北泥人展览区
无棣制鼓展区成了团队的“重点课堂”。传承人敲响大鼓时,团队成员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鼓点节奏,其他成员则尝试亲手张鼓皮、钉鼓钉,在反复调整中体会“紧紧要张皮,密密钉上钉”口诀里的严谨。到了互动体验区,两人更是全程投入:在麻绳编制区,跟着手艺人学习基础编法,手指被麻绳磨红也不停歇;品尝刚出炉的欢喜团时,他们不忘追问食材配比与制作火候,深入了解传统饮食非遗的传承细节。
图为志愿者参观非遗展厅
面对西河大鼓表演,团队特意提前查阅背景资料,观看时认真记录唱词与唱腔特点。表演结束后,两人主动与演员交流,询问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思考青年能提供的助力。调研间隙,他们还采访了多位年轻观众,收集大家对非遗展的反馈,为后续提出青年参与传承的建议积累素材。
“每一次体验都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参观学习让团队真切感受到非遗的活力,也更坚定了用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的决心。未来,他们将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更多青年走进非遗、守护非遗(文|图:山东科技大学实践队)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