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到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重庆忠县“探寻‘柑橘+’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团深入新立镇开展实践学习。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与深度交流,提升对农业绿色发展及农旅结合的认知,为未来以专业能力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积累实践经验。
探秘加工厂,解锁柑橘“变形记”
实践团走进柑橘加工厂,近距离见证柑橘的“华丽变身”。在这里,橙子首先要接受“沐浴”,经过仔细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接着是“海选”环节,通过多级筛选,挑选出品质上乘的橙子。之后,这些优质橙子被送入榨汁设备,鲜美的果汁奔涌而出。榨出的果汁还要经过过滤,把果肉残渣等分离出去,再进行杀菌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实践团参观派森百橙汁加工厂。余子鸣 供图
处理好的果汁,会被送去检测酸甜度,工作人员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配均质,让每一瓶橙汁的口感都保持一致。最后,经过包装,一瓶瓶橙汁就可以走向市场了。
而榨完汁剩下的皮渣,也有着自己的“归宿”。它们被送到皮渣处理厂,能被加工成陈皮丁,成为美食中的一抹独特风味;也能被制成饲料,为养殖业提供营养;还能变成肥料,回归土地滋养作物,真正实现了柑橘从果肉到皮渣的“物尽其用”,让柑橘的价值被最大化挖掘。
橙花蜂蜜成品图。余子鸣 供图
柑橘时空馆,纵览橘文化与产业发展
随后,实践团来到柑橘时空馆,了解柑橘漫长的发展历程,感受橘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看到了派森百公司的发展轨迹,建园初期的艰难历历在目,而如今产业逐渐壮大,让人不禁为乡村产业的韧性点赞。
实践团参观柑橘时空观。余子鸣 供图
馆内还展示了丰富的柑橘家族品种,以及柑橘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虫害、病害,像根系病变等,还有育苗专用土和添加了皮渣有机肥的废渣施肥土对比,让实践团对柑橘种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实地调研,感受乡村多元风貌
实践团在双柏村实地调研,智慧果园里,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让柑橘生长更科学;糖果小镇、桃李梦园充满了甜蜜与生机;青龙湖湿地公园景色宜人,是乡村里的天然氧吧;龙井堡观景台能将乡村风光尽收眼底;马拉松环道则为乡村增添了运动活力。
实践团走访青龙湖公园,余子鸣 供图
马不停蹄,实践团前往忠县汝溪镇扇子坪寺等聚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林下养殖,在柑橘林下,生长着药材 - 虎杖,这种立体农业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丰富了乡村产业类型。
走访村民,聆听农旅心愿
最后,实践团再次回到双柏村,和村民们促膝长谈,了解大家对农旅结合发展的意愿。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表达想法。
实践团采访双柏村村民。蒋礼鹏 供图
有村民憧憬着把村里的柑橘园打造成采摘乐园,让游客能亲身感受采摘柑橘的乐趣;有村民希望能发展特色农家乐,用地道的农家菜和舒适的住宿环境,留住游客的脚步;还有村民期待能开发一些乡村体验活动,让游客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从村民们的话语中,实践团深切感受到大家对家乡发展的殷切期盼,也深知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必须紧密围绕村民的需求与愿望来铺就。
这次三下乡实践,实践团不仅看到了乡村产业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链条,感受到了乡村多元发展的蓬勃生机,更触摸到了民生的温度,听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产业、每一张笑脸,都让实践团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实践团更加坚信,乡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