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论音乐基础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意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08-30 浏览:

摘要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以美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德育培养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潜能的最大化发挥和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音乐基础理论构建起音乐认知与实践的基石架构。它涵盖诸多核心板块,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能力,能够建构健全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帮助大学生在接受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塑造自己,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基础理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意义

 

Abstract: Music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es students' minds with beauty, has a special function for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maximizing students' potential. The basic theory of music constructs the cornerstone structure of music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t covers many core area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enrich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truct a sound individual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certain aesthetic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music art educ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and shape themselves, which has extremely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basic music theor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ignificance

 

1 音乐基础理论简介

音乐基础理论构建起音乐认知与实践的基石架构。它涵盖诸多核心板块,乐理首重音高,借由音符在五线谱或简谱位置界定,如高音谱号区音符多对应较高音域,其间全音、半音排列衍生音阶,大调音阶呈特定全半音模式(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调各异,此为旋律走向根基。节奏把控音乐脉搏,节拍划分强弱拍规律,常见 2/4 凸显强弱交替,赋予进行曲风格动力;3/4 则以“强弱弱”塑华尔兹优雅律动。音符时值含全音符至十六分音符等,借附点、连线灵活调配长短,编织复杂节奏型。 和声似建筑“承重墙”,和弦由多个音按三度叠置成三和弦、七和弦等,依根音与构成音关系,协和或紧张,在调式框架内,和弦序进推动音乐情绪起伏、段落流转,主和弦稳根基,下属、属和弦添色彩变化。音色赋予音乐独特“质地”,乐器、人声各有频谱特质,弦乐柔润、铜管嘹亮,依作曲编配交织,丰富听觉层次。音乐基础理论各要素相辅相成,为创作、演奏、赏析铺就规范且多元路径,解锁音乐艺术无尽魅力。

1.1 音乐的基本要素

包括音高、音长、音量、音色等。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决定了音乐的旋律走向;音长则关系到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音量表示音乐的响度,与音乐的表现力密切相关;音色则体现了不同乐器或声音的特点。

1.2 音乐的结构形式

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旋律是音乐的基本线条,由一系列音符组成,体现了音乐的主题和情感;和声是不同音高的音符同时响起,形成音乐的纵深感;节奏是音乐中时间分配的方式,决定了音乐的快慢和强弱;曲式则是音乐的结构框架,包括乐曲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

1.3 音乐表现手法

包括作曲技巧、演奏技巧、演唱技巧等。作曲技巧包括旋律创作、和声配置、节奏设计等;演奏技巧涉及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如弹、拉、吹、敲等;演唱技巧则关注人声的发声、共鸣、呼吸等。

1.4 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总体特征,包括古典、浪漫、现代、民族等;音乐流派则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一群艺术家共同追求某种艺术风格而形成的音乐群体,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

1.5 音乐理论基础

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音乐美学研究音乐的本质、审美价值和音乐作品的意义;音乐心理学探讨音乐与人类心理活动的关系;音乐社会学则关注音乐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现象的互动。

 

2音乐基础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1 增强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形式、结构和风格,大学生可以培养出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进而拓展到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感认知。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其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使自己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2.2 提升文化素养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基于不同文化理念上的音乐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等,更加了解和热爱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通过世界名曲欣赏课程可以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家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高校的艺术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具备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汲取各民族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为自身的发展和素质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化艺术修养是人类自身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其在对人的性格和自身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的心灵从艺术层次和领域为人的心灵进行洗涤,这种洗涤的效果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教育融合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众多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思想观点,不论是从文化理念和还是从文化修养来讲都是对人成长的营养剂。换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是有莫大的好处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音乐基础理论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增强其文化素养。这对于拓宽知识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2.3 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包括对现有音乐的欣赏和解读,还涉及到音乐创作和表现。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出独特的创新意识。

 

3音乐基础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3.1 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可以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音乐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音乐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2 提高社交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人们以艺术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如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些群体性艺术活动都是需要相互配合和交流的,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体现在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通过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适应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因此,关心社会艺术生活,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艺术活动,将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音乐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交性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提高社交能力。此外,音乐活动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交际圈子,增进人际关系。

3.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创作和表演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在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协同工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团队环境。

3.4 塑造良好人格品质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音乐教育强调情感、道德、人文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4音乐基础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音乐却是最原始的艺术,同时也是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艺术和人类文明辉煌结晶的最高层艺术而存在。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主要依靠人类的听觉器官,引起人们的联想,它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文学依靠的是文字表达、舞蹈靠的是肢体语言、绘画则依靠色彩纹理等,任何音乐美都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中,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们从其中的旋律和节奏听出作者心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所属时期和国家的风格特色,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共鸣并构建出某种想象的空间。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构联觉”的作用。就像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热情奏鸣曲》,贝多芬在创作这一曲目的时候,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极为强烈的性格情感融入其中,贝多芬善于从观察美的过程中得到内心的享受,他通过这首奏鸣曲给人们很强烈的震撼和对哲学理性的总结,告诉人们虽然眼前是黑暗的现实,但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克服种种痛苦和不安,经过一步步的斗争终会获得美好的生活,眼前的痛苦只是十分短暂的。所以,现在的音乐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音乐的熏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真实的看到生活的美好,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的兴趣、发现的愿望,对生活充满热情,让其知道即使未来的路充满坎坷,遥遥无期,也一定有希望。

4.1 增强国家软实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音乐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国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播我国音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4.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大学生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

4.3 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4.4 提升国民素质

音乐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提升整个国民素质作出贡献。

5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艺术是源自于心灵的艺术,能从内心深处给人洗礼和启迪。高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对于陶冶大学生情操,增强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来说都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倡从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出发来办学,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就是高校素质教育开展的一大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不断完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总之,音乐基础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重视音乐教育,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方国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