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在辅导员王凯指导下,深入白河县月镇村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作为院级普通团队,聚焦“乡村振兴促进”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调研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土文化保护现状。
聚焦乡村治理效能
8月4日至6日,实践团系统考察月镇村基层组织运行情况。团队成员详细记录村务公开栏信息更新频率,观察党群服务中心日常服务流程,并走访村民了解公共设施使用体验。在村委会座谈会上,村支书介绍:“我们通过‘四议两公开’机制推进村级事务决策,去年完成3条道路硬化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数字化治理平台的应用可能性与村干部展开探讨。
挖掘文化传承脉络
实践团重点调研非遗保护现状。在月镇村藤编作坊,65岁的非遗传承人王桂香演示传统编织技艺时提到:“近两年有6名年轻人开始学手艺,但产品销路仍不稳定。”团队成员拍摄记录工艺流程,并协助整理纹样图谱。走访发现,该村农家书屋周均借阅量约15册,村史馆年参观人次超2000人。
青春力量赋能振兴
村长表示:“同学们通过观察议事决策流程,理解了基层治理的复杂性。”队员田晨在实践日志中写道:“王奶奶编织时眼里的光,让我看到文化传承的希望。”离村前,团队将整理的《月镇村藤编纹样集》赠予村委会,并为农家书屋补充30册农业科技书籍。
据悉,实践团将于9月完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学院公众号展示藤编技艺纪录片。此次实践为信控学子提供了将专业学识与乡村发展结合的宝贵契机。(通讯员 姚瑞恒)
![]()
图为队员下田地体验。明瑞雄 供图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