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8月14日至8月15日,长安大学“藏乡携手传薪火,华夏连心铸国魂”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首站走进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和甘南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参观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甘南州唐卡艺术协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贡保才旦为实践队详细讲解了唐卡艺术悠久的发展历史、严谨繁复的制作技艺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他认为:“唐卡是藏地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卡艺术的延续在于薪火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 随后,实践队前往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参观百米唐卡《红军长征过甘南》。这幅总长111米的巨幅唐卡作品由甘南州七十多名各族画师历时三年绘制完成,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绘了俄界会议、激战腊子口等红军长征两次途经甘南的关键历史场景,生动再现了红军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伟大长征精神,体现出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同时将恢弘的红色革命历史与深厚的藏族特色文化完美融合,充分彰显了唐卡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
随后,实践队前往甘南州唐卡艺术协会副会长华尔旦先生的工作室开展沉浸式唐卡艺术体验学习。在唐卡画师们指导下,队员们得以近距离观摩并亲身参与唐卡绘制,从构图、描线到上色, 笔墨之间流淌的,不仅是唐卡艺术所蕴含的精妙技艺,更是各族华夏儿女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瑰宝所承载的审美追求与历史印记。通过沉浸式体验,队员们不仅感受到唐卡艺术所蕴含的匠心精神与独特魅力,深入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更增强了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脉甘南·言心共铸:王小忠文字里的共同体印记
为深刻探寻甘南文学创作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印记,实践队对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甘南州藏族作家王小忠进行了深度访谈。作为一名扎根草原、笔耕时代的书写者,王小忠始终致力于为民族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王小忠曾历时多年游历考察黄河源区生态,真实记录当地牧民在严酷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发展之道。其作品《草籽来自不同的牧场》,正是对黄河源区自然生态变迁与当地各族群众坚韧不拔守护家园的深情书写。谈及创作理念,王小忠谈到:“书写甘南,不应局限于传统游牧文明与现代化进程的交互融合,更要聚焦于各民族‘共筑家园’的集体智慧,要写出各族群众如何如同‘不同牧场的草籽’,在共同的家园土壤里相遇、交融、共生,让团结友爱的生命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代代相传。”他用朴实的笔触深入草原的肌理,生动彰显了新时代文学工作者在记录时代变迁、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通过这次访谈,实践队不仅深切感受到王小忠作家扎根故土、投身民族文学的热忱,更通过他笔下的“草籽”共生图景和“共筑家园”实践,深刻体悟到文学创作在记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不可替代的磅礴力量。
非遗瑰宝·千年传承:文化认同深植心田
实践队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开启探寻“汉藏走廊”文明交融的溯源之旅。馆内珍藏的彩陶、青铜器,以及反映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共生互补的生产生活器具,都是这片土地作为历史上重要民族迁徙走廊与文明交汇枢纽的无声证言,诉说着甘南在促进民族交流互鉴、丰富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与悠久根基。移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无论是瑰丽的唐卡艺术、华美的藏袍银饰,还是复原的传统村落实景,都生动串起了甘南地区文化发展绵延不断的源流。队员们不仅得以系统观览各族优秀传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鲜活画卷,更从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磅礴生命力与内在凝聚力。
本次参观为实践队队员们呈现了一堂深刻的“文化自信”与“共同体意识”实践课堂。它不仅夯实了队员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认知,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心,将文化认同坚定于情,并深刻内化为自觉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使命与担当。
此次合作之行,实践队师生从唐卡艺术中感悟民族艺术的交融共生,在作家笔端探寻共同体印记的深沉力量,于博物证言里触摸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将文化认同厚植于心、使命担当融情于行,深刻体悟守护文化根脉、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精神家园的时代重任。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深化实践成果,积极担当文化使命,将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养分转化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实际行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长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