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希望田野,解码振兴密码

2025-08-23 浏览:

7月20日至2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0人,在辅导员王凯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新村,以“走进希望田野,解码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神农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振华向实践团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87户村民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团队成员实地察看猕猴桃种植区,详细了解电商销售、冷链运输等环节。当得知生鲜物流损耗影响农民收益时,计算机专业学生立即记录问题,计划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优化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后,我家农家乐旺季每天能接待20多桌客人。”在村民李建国的庭院里,实践团听到这样的反馈。队员们分组走访村内特色旅游点,包括庭院经济示范户、乡村动物园和农家乐集群。通过观察游客体验、与经营者交流,团队发现文旅产业存在淡旺季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建议:“可以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游线,结合麦收等农事活动增加体验感。”

生态治理是实践团关注的重点。在由畜牧垃圾场改造的湿地公园,环保员周振国指着荷塘介绍:“这里以前是污染重灾区,现在变成村民休闲好去处。”团队成员察看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村民王翠花告诉学生:“现在用垃圾分类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大家都愿意参与。”这些实践让学子们看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可能性。

为全面掌握村民需求,实践团在村委会协助下召开座谈会。15位村民代表反映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乡村旅游同质化等问题。“猕猴桃种植户最需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多组织电商培训”……这些声音被详细记录。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团队初步提出三条建议: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实践团成员整理白天收集的2份企业访谈记录、18份有效问卷,分类录入数据。带队教师王凯指导学生分析产业、文旅、生态三模块的内在联系:“要找出槐北新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发现,村里4G网络覆盖不全影响电商发展,立即将此写入技术建议书。

村支书刘建军接收材料时感慨:“这些建议既专业又实用,特别是节气游线方案,马上就能落地试行。”离村时,实践团与村民在村委会前合影,照片里晒得黝黑的学生们抱着村民赠送的猕猴桃,笑容灿烂。

返程车上,团队成员交流收获:“原来企业带动农户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村民对网络提速的需求比想象中迫切”。辅导员王凯总结道:“这次实践让同学们看到科技兴农的现实路径,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据悉,团队将在开学后完成8分钟纪实视频《槐北七日》,通过校园网展示实践成果。

(通讯员 姚瑞恒)




图为槐北新村产业振兴方向。 赵天语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学习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赵天语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学习乡村振兴战略。 赵天语 供图




图为成员实践考察结束集合。 赵天语 供图


责任编辑:姚瑞恒
相关文章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