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肖潇 徐莉 阳旖卓 闵斯园)硝烟虽散、精神永存,追随伟人足迹、回顾光辉岁月。近日,湘潭大学红韵青风实践团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开展了参观学习、深度访谈与遗址探寻于一体的红色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陶磊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场馆以‘光辉起点’为核心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布局,全面展示1927年的秋收起义。”实践团沉浸于纪念馆里的“红色课堂”,并对场馆内存的文物、故事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深刻感悟与理解“秋收红”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于纪念馆听讲解图片)
为探寻文家市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路径,实践团专访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宣传科长甘武。他介绍,目前纪念馆在文物保护利用上践行 “三个坚持”“三个不断”;传播工作正推进“三个打造”。谈及未来规划,甘武提到,为迎接2027年秋收起义100周年,纪念馆将融入多维立体展示及交互体验项目,以此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其进行交谈,并回应将于本次实践活动中推出秋收起义版“红色剧本杀”,为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传播提供“青春视角”,让红色故事以更“新潮”的形式走进青年群体。
(图为甘武于会议室采访图片)
此外,实践团前往秋收起义纪念园中的军事文化博览区进行实地考察。军事文化博览区由红旗靶场、退役武器展示点、民兵训练楼三部分组成,是湘赣边重要的国防教育项目。实践团成员有序开展实地研学,通过近距离接触军事设施、梳理相关历史脉络,并深化对革命军事文化的认知,为后续研学报告积累资料,切实提升对秋收起义纪念园军事文化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军事文化博览区浏览图片)
“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座精神灯塔,每一次探寻都是一场火种传递。”实践团指导老师曾宇婷说到,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悟,前往杨勇故居、板栗树遗址等8个红色坐标,以网络直播、田野课堂等多元的形式传承红色精神,借“社交化传播”打破圈层壁垒,用“沉浸式体验”激活历史现场,让青年从红色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红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生机。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