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探究“府谷二人台”的起源、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探讨其在课堂美育、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践价值,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陕西府谷,与“府谷二人台”非遗传承人李月琴老师展开访谈,深入了解了“府谷二人台”这一非遗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
来到府谷县文化馆,李月琴老师热情招待了实践团的成员们,并介绍了府谷二人台的艺术特色。这是一种集戏曲、曲艺、音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是府谷乃至晋陕蒙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形式方面,府谷二人台采用府谷方言腔调,采用梅笛、扬琴、四胡、三弦等乐器伴奏的双人互动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内容上,府谷二人台多取材于府谷当地的现实故事和历史故事,表演的剧目多为反映人民现实苦难的故事,比如:《五哥放羊》、《走西口》等经典曲目。
李老师和她的搭档为实践团的成员们表演了一段二人台的经典片段,旋律跌宕起伏,委婉多姿,唱腔优美动听,活泼热情的特点给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为李月琴老师和她的搭档表演府谷二人台 邵珥晴摄
李老师告诉实践团成员,二人台用府谷方言进行传唱,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导致了传播的困境。由于语言不通,二人台大多只在府谷县及其周围进行展演,传播范围较为狭窄,传播力度明显不足。同时,二人台还面临着“创作难”、“传承难”的双重困境。李老师遗憾地告诉实践团成员,首先在创作上,艺术传承正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问题,当下年轻人对二人台的学习意愿普遍不强,大多数年轻人对二人台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其次,二人台传承还面临着唱词创作难的问题。如何用年轻群体喜欢的方式创新唱词与故事构思还需要传承人们努力探索。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李月琴老师 邵珥晴摄
当实践团成员提出可以采用“府谷二人台”走进校园融入美育课程,通过网络扩大传播范围的方法提升影响力时,李月琴老师表示自己也正在考虑实现路径。她认为府谷二人台融入课堂是特别必要的。青年一代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文化传承的后备军,是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她认为应该丰富府谷二人台的课堂表现形式,通过二人台竞赛、开设更多场次的公益培训课程,让孩子们在系统的学习当中,理解和感觉府谷二人台的魅力,引导青少年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经过与李老师的访谈,实践团成员们极大了解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与机遇,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在李老师“在文化传承中,就要受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下得了真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唯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才能真正的把非遗文化传承好。”的谆谆教诲之下,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会积极承担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职责,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积极创新和传承非遗文化,让府谷二人台充满青春活力和时代色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师合影 邵珥晴摄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