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张晋瑞 安劲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是陕北基层兽医工作的真实写照。2025年8月18日至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榆林基层兽医服务现状调研团深入陕西榆林,聚焦基层兽医服务现状,通过走访散养农户、规模化养殖场,与一线兽医并肩工作,切身感受他们对畜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贡献,并深入探察其面临的发展困境。
8月18日,团队抵达清涧县,跟随经验丰富的赵兽医深入山区散养户。崎岖泥泞的山路是出诊的常态。“牛羊等不起!”赵兽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责任。在牛圈旁,他结合活体特征讲解病症判断:“看反刍、察粪便,比图谱更直观。”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基层兽医是散养户牲畜健康最及时的守护者。
19日清晨6点,团队参与了一户农家的羊群疫苗接种。严密的防护(脚套、手套)不仅保护人,更是保护羊群的关键。捉羊、保定、精准注射——看似简单的流程充满技术含量。“位置偏了可能伤神经致死,农户一年收入可能就靠这几只羊。”赵兽医的叮嘱让“技术中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在随后的母羊乳房炎治疗和公羊绝育观摩中,同学们目睹了在简陋条件下(缺乏完善无菌环境和器械),基层兽医如何凭借丰富经验灵活处置,这种“在限制中找办法”的实践智慧令人叹服。他们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散养户抵御养殖风险的重要依靠。
赵兽医指导队员配药(李雨珊供图)
20日,团队走进现代化的上河集团湖羊养殖基地。规模化、数字化管理带来截然不同的场景。企业技术人员、西农在读博士和总兽医介绍了“防大于治”的核心理念:在万只规模下,个体疫病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完善的防疫体系和先进技术是保障。这与基层散户普遍存在的“治大于防”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队员采访上河农业科技集团总兽医(王俪洁供图)
基层兽医作为偏远山区散养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第一道防线”,是维系小规模养殖稳定的关键力量。然而,其服务现状挑战严峻:出诊路途遥远崎岖、普遍缺乏基础无菌环境和必要器械、时间不固定。更深层次困境在于:整个服务体系支撑薄弱,相较于规模化的完整链条,服务于散养模式的基层兽医在疫病防控体系、实用技术推广、规范药品供应等方面严重缺失,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的困境。
队员与赵兽医、养殖户合影(牛宇峰供图)
此次调研深刻揭示了基层兽医群体的坚守与困境。总兽医对学子“多来‘摸爬滚打’,让课本知识长出血肉”的寄语引发强烈共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更需夯实基层服务体系,关注并支持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大家表示,将带着这份“从泥土中来”的感悟,未来学习中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眼基层需求,为推动兽医服务普及化、均等化,助力产业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