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下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爱国主义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爱国主义研学活动
西安事变华清池景区承载着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临潼区爱国主义实践团深入其中,探寻历史遗迹,感悟先辈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华清池景区前合影
五间厅,是西安事变的核心现场。它建于清朝末年,单檐歇山顶灰筒瓦,五间开间,赤色大柱高擎前廊檐。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皆下榻于此,将这里作为“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如今,厅内桌椅、床铺、沙发、茶具等生活办公物品,依旧按照原貌摆放,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紧张压抑的氛围。而玻璃窗与墙壁上那密密麻麻的弹痕,更是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1936年12月12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凌晨,见证了东北军与蒋介石卫队激烈交火的瞬间,它们是历史的刻痕,无声诉说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图为实践团参观五间厅
沿着五间厅后的山路向上攀登,便来到了兵谏亭。此地原名“正气亭” ,后曾改名“捉蒋亭”,1986年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定名为“兵谏亭”。1936年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在事变爆发后,匆忙从五间厅后窗逃出,在侍卫搀扶下躲到骊山半山腰的虎斑石夹缝中。东北军搜山时,在此处发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蒋介石。兵谏亭就屹立在蒋介石藏身之处,它不仅是一处地理坐标,更是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象征着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的壮举。
▲图为实践团参观兵谏亭
华清池景区内,这些与西安事变紧密相连的景点,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为国家命运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西安事变及其发生地华清池景区,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它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将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
烟台,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胶东沃土,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深入探寻胶东革命英雄的事迹,感悟其精神内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走进山东烟台胶东革命纪念馆、烟台开埠陈列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英雄的温度,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拜访宝鸡陈仓民间非遗传承人——蔡宝军老师。 ▲图为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9日,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8日,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宝鸡市凤翔区紫荆村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部署,2025年7月29日至8月12日,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西纺研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