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着对传统陶瓷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踏上了前往铜川的调研之旅,先后走访了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耀州窑博物馆遗址及耀瓷文化产业园,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千年耀瓷的历史脉络,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独特魅力。
我们首先来到了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区。步入园区,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的融合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按照古法复原的制瓷工坊,工匠们现场演示拉坯、施釉、烧制等工序,让同学们直观感受耀瓷制作的复杂过程;还能参观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厂房,了解耀瓷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在与园区负责人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园区通过“文化+产业”的模式,将古老的耀瓷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园区积极与多所院校合作,成为了创作和实训基地,吸引了众多人才汇聚于此。目前已入驻12家陶瓷相关生产企业各有专攻——有的专注于耀州窑文物复仿制,让博物馆里的珍品“重现人间”;有的深耕陶瓷创意雕塑,将地域文化融入立体艺术;还有的探索窑变釉色与兰花瓷工艺,不断拓展耀瓷的表现边界。“我们与多所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就是希望让年轻力量带着新想法加入,让老手艺接上新时代的地气。”负责人的话,让我们看到传统技艺在当代传承中的“破圈”之道。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近距离观赏瓷器
之后我们参观了耀瓷文化产业园,进一步了解耀瓷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在青灰色的仿古建筑群里,我们看到非遗传承人在工坊中演示刻花技艺:铁笔游走于素坯之上,转瞬便是一朵盛放的莲花;拉坯机前,老师傅手掌轻拢,一团陶泥便在旋转中渐成器形。原材料的选取到成品的展示,通过对制瓷过程的了解,我们对耀州瓷器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员与游客分享鉴赏心得
走进耀州窑博物馆遗址,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窑火时代。遗址内保存完好的古窑炉、散落的瓷片残件,无声地诉说着耀州窑昔日的辉煌。我们详细了解了耀州窑的发展历程、制瓷工艺特点以及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唐代的粗犷大气到宋代的精美雅致,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前驻足沉思,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匠心。
这次调研,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耀瓷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传统工艺从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可以通过创新与时代接轨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做传统文化的“旁观者”,更要成为“参与者”与“传播者”。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青春力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能,让千年瓷韵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富硒秦茶藏古韵,安康政企献好茶 政府助力下的安康古茶企业诞生记 来源:绿荫小队 谷林峰/文 吴镇坤 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安康市平利县县委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
茶香飘万里,青春助振兴 来源:绿荫小队 刘卿/文 周江龑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平利县茶产业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实践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发展,2024
西安 建筑科技 大 学 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2025年8月18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甘肃省宁县省级产业园驱动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 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深入当地产业园区、企业一线与乡村基层,立足建筑科技高校多学
8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三下乡”调研团深入西安市遗址公园,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于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门前合影 遗址公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双重使命,而这些公园中的边界空间——那些介于
为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应用”的要求,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I启明”社会实践队于7月奔赴渭南韩城市,以“分层赋能、精准服务”为核心,开展覆盖多群体的AI科普与调研活动,用青春力量搭建起科技与民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