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篇:碑林区调研日记——长安大学“时空魔方·折叠新生”团队暑期实践纪实(三)
7月10日电(通讯员:武思远 张雅妮)
在持续探索老旧小区空间活化与社区更新的征程中,长安大学“时空魔方·折叠新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迎来了调研活动的第三日。
在指导老师段亚琼的悉心引领下,团队于7月10日深入西安市碑林区,聚焦红砖南路与明德南路社区,以青年视角聆听民生需求,为城市“折叠空间”的再生寻找现实注脚。本日调研标志着团队累计完成六个社区的实地考察,为后续数据整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 团队成员集体合影
上午9时:红砖南路社区的深度探访
团队准时抵达红砖南路社区,首站前往社区居委会,与工作人员展开了亲切沟通。段亚琼老师重申了调研规范,强调“以耐心与温度聆听砖瓦低语”,确保工作科学、接地气。通过交流,团队了解到该社区作为典型老旧小区,服务设施配备相对齐全,包括基础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等,体现了空间活化的初步成果。随后,团队在社区内广泛分发问卷和开展一对一访谈,聚焦居民对设施使用效能及生活需求的真实反馈。队员们细致标记问卷数据,确保统计精准。在此过程中,团队的青年热忱与专业方法交织,生动诠释了“触摸民生温度”的理念。
图2 红砖南路社区居委会沟通
调研显示,居民普遍认可社区设施的便利性,但也提出对空间优化(如增加多功能活动区、更新现有设施)的期待。团队以扎实的一手资料,为“折叠空间”理念(在有限地块内实现功能复合)积累了宝贵案例。
下午2时:明德南路社区的拓展调研
结束红砖南路行程后,团队转战明德南路社区。与前几个小区相比,该社区范围更广、人口密度更高,段亚琼老师果断调整策略,将团队分成三支小分队,分别深入不同小区及道路周边环境展开地毯式调研。队员们穿梭于高楼之间,细致观察物理环境现状:社区内楼层较高(多为6层以上),公共空间虽配有儿童游乐设施,但整体设施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通过访谈,团队发现居民间沟通较少,社区氛围较为单调,凸显了空间活力缺失的挑战。
图3 团队成员于明德南社区路上
段老师全程督导,叮嘱队员们“以专业视角注入活力因子”,并记录环境细节(如绿化覆盖和道路维护)。调研中,团队重点评估了“公共设施使用效能”,识别出空间折叠的潜力点(如利用闲置角落增设共享书吧或健身区),助力社区在重塑中焕发新生机。
成果总结与后续展望
至此,团队已累计完成六个社区(包括新城区中山社区等)的实地调研,覆盖西安市多区典型老旧小区。碑林区第三日行程不仅丰富了问卷和访谈数据库,还为理解当地空间现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背景资料。段亚琼老师总结道:“这些‘时空单元’的折叠之旅,需以数据为基石,注入青年智慧。”后续,团队将系统整理本日及前期138份数据样本,结合“时空魔方”理念,分析公共空间效能与居民需求缺口,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如功能复合设计)提交针对性建议。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扎根西安,以折叠空间为钥,开启更多社区的再生之门,为建设更宜居、更韧性、更富人情味的城市家园贡献长安大学的智慧力量。
富硒秦茶藏古韵,安康政企献好茶 政府助力下的安康古茶企业诞生记 来源:绿荫小队 谷林峰/文 吴镇坤 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安康市平利县县委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
茶香飘万里,青春助振兴 来源:绿荫小队 刘卿/文 周江龑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平利县茶产业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实践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发展,2024
西安 建筑科技 大 学 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2025年8月18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甘肃省宁县省级产业园驱动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 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深入当地产业园区、企业一线与乡村基层,立足建筑科技高校多学
8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三下乡”调研团深入西安市遗址公园,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于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门前合影 遗址公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双重使命,而这些公园中的边界空间——那些介于
为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应用”的要求,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I启明”社会实践队于7月奔赴渭南韩城市,以“分层赋能、精准服务”为核心,开展覆盖多群体的AI科普与调研活动,用青春力量搭建起科技与民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