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遥感和GIS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7 月 30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杨凌新集村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团前往新集村,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葡萄产业智慧化发展主题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 1 队员向村民了解葡萄种植现状
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产业实情
实践团秉持“扎根乡村、贴近农户”的理念,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全面调研新集村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团队成员走进葡萄园,参与疏果、采摘等农事劳动,详细记录葡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销售渠道及灾害应对等环节的现实挑战。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种植规模的农户设计差异化问卷,精准收集产业发展痛点与农户真实需求,为后续技术应用与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图 2 队员采访葡萄采摘园园主
对话村委骨干,解析发展瓶颈
实践团专访新集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围绕葡萄产业地位、种植规模、组织形式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据了解,葡萄产业作为新集村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种植户数量与种植面积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访谈中,村委提到当前面临冷库设施不足、深加工基础薄弱、市场渠道单一等难题,尤其在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上存在“想尝试却怕复杂”的顾虑。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就土地资源盘活、农旅融合发展等方向与村委交换意见,为产业布局优化提供初步思路。
图 3 队员采访村委会工作人员
技术赋能实践,共绘振兴蓝图
依托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优势,实践团将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利用开源卫星遥感影像绘制新集村葡萄种植分布电子地图,直观呈现产业空间格局。并且结合农户经验在图中标注洪涝、干旱易发区域,制作防灾参考图件供田间使用。
图 4 团队绘制新集村种植作物分布图
结语
盛夏的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以遥感与 GIS 技术为笔,以田间实践为墨,在新集村的土地上书写着科技助农的青春篇章。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产业发展,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为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致富注入高校力量。
图 5 团队合影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8 月 16 日至 22 日,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定向实践队响应贵州省团委“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号召,深入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 “青助乡村兴” 专题实践。实践队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田间地头探产业路径,在非遗工坊传文化薪火,
怀揣着对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绿色生产的探索热忱,为进一步明晰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绿色农资投入等情况,2025年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耕者”调研队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拐里村,开展蔬菜绿色生产专项社会调研。 太白县位于秦岭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