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概述
2025年暑期“三下乡”期间,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青年学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守护秦岭北麓生态屏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年7月13日组织实践团,前往秦岭圭峰山景区及周边秦岭生态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守护绿色家园,共建美丽陕西”的环保公益实践活动。
1. 提前规划分组,地毯式清理
结合公园路线图,将成员分为3组,分别负责核心景区、登山步道、溪流沿岸,明确清理区域。
清晨,实践团成员们携带垃圾袋、垃圾钳等工具,沿着圭峰山登山步道及周边区域,展开了细致的“地毯式”清理。从显眼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纸巾,到隐藏的烟蒂、果皮、废旧电池,甚至是卡在树枝上的塑料袋,都被同学们一一“揪”出,装入随身的垃圾袋中。实践团践行环保理念,在清理过程中初步对垃圾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并集中运送至山下指定垃圾处理点。
2. 温情劝阻游客,把环保理念贯彻人心
清理过程中,若遇到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的情况,成员们会主动上前,先礼貌说明垃圾对山体土壤、水源的潜在危害(如塑料垃圾降解需数十年,易污染溪流影响动植物生存),再递上便携垃圾袋,耐心讲解垃圾分类小技巧。针对带孩子的家庭,还会用“秦岭里的小动物不喜欢垃圾”这样生动的表述,引导小朋友树立“不乱扔、主动捡”的意识。不少游客受此感染,甚至主动加入捡垃圾队伍,短短1小时就有10余名游客参与其中。
3. 记录垃圾数据
不同于普通的捡垃圾志愿活动,调研团还同步开展“垃圾污染现状统计”工作——每捡起一类垃圾,都会详细记录其数量、种类、发现位置,并拍照留存。例如,在核心景区休息区,食品包装类垃圾占比达65%;登山步道上,烟蒂与塑料瓶占比超50%。这些数据将作为后续撰写《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建议报告》的重要依据,为公园优化垃圾投放点设置、加强区域环保管控提供参考。
4. 长效呼吁,让保护成为常态
行动接近尾声时,调研团还在公园游客中心设置临时宣传点,通过展示清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发放环保倡议书,向过往游客分享此次行动的收获。成员代表在现场呼吁:“圭峰山的绿意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的人,都能带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而不是留下破坏环境的垃圾。”不少游客扫码关注调研团实践账号,表示后续会持续关注秦岭生态保护动态,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出行、无痕游览。
结语
“以前觉得逛公园只要自己不乱扔就行,今天听同学们讲才知道,小小的垃圾对山体生态影响这么大!”一位游客的感慨,正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调研团成员也表示,亲身体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刻,未来会把调研数据转化为可行建议,为美丽陕西建设添砖加瓦。青春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当无数份力量汇聚,便能成为守护秦岭的坚实屏障。未来,我校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守护自然,用青春担当书写生态保护的答卷,让秦岭的绿意永远盎然,让生态的底色更加鲜亮。因为我们深知,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生态,就是守护人类与自然永恒的约定。
建科学子的“三下乡”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守护好这片秦岭青绿!
撰稿:邓冬灵,马明欣
摄影:马明欣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8 月 16 日至 22 日,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定向实践队响应贵州省团委“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号召,深入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 “青助乡村兴” 专题实践。实践队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田间地头探产业路径,在非遗工坊传文化薪火,
怀揣着对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绿色生产的探索热忱,为进一步明晰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绿色农资投入等情况,2025年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耕者”调研队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拐里村,开展蔬菜绿色生产专项社会调研。 太白县位于秦岭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