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生态振兴赋能乡镇发展,8月1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污水治理与生态振兴”实践团深入昆明市磨憨镇曼庄村,以实地调研解码边境村寨“生态 + 经济”协同发展密码。
图为实践团与曼庄村村委合影
为探寻边境村寨“治污+造景”的生态振兴路径,在事先安排的计划下,村委书记陈全武先是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污水收集系统与生态氧化塘,该生态建设项目通过污水收集系统与生态氧化塘,斩断污水直排南坡河的污染链,更营造出“车行绿荫下,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实现治污与造景的双重效益 。
图为实践团参观民宿
图为村委向实践团介绍民宿情况 随后,实践团又来到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的大龙哈民宿。踏入大龙哈民宿,实践团成员跟随村委讲解员漫步,目光掠过傣式飞檐与太空舱玻璃幕墙的交融处,不时驻足询问建筑工艺、运营规划,亲身探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撬动“生态+文旅”新场景的运作轨迹 。 最后,实践团随着村委书记来到特色植物种植区,队员们在书记的陪同和介绍下,认知了“橡胶林+林下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参观了甜笋、人生果等经济作物的特色产业的集群培育,还见到了当地许多特色植物。这些植物不仅给这曼庄村带来了独特的景观效果,更是给村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图为实践团参观特色植物种植区 图为实践团参观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区 通过实地参观以及书记和村民的介绍,实践团此行了解到磨憨镇曼庄村在生态振兴中,以傣族文化为底色,通过环境治理、农文旅融合、绿色产业升级和社区共治,探索出一条边境村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也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调研显示,生态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所在。那些生态与经济共生的鲜活案例,让成员们更明晰:守护绿水青山既是守住发展底色,更是筑牢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根基。大家期待继续深入田间地头,既调研难题也总结经验,用专业献策绿色品牌打造,以行动传播生态故事,让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8 月 16 日至 22 日,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定向实践队响应贵州省团委“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号召,深入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 “青助乡村兴” 专题实践。实践队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田间地头探产业路径,在非遗工坊传文化薪火,
怀揣着对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绿色生产的探索热忱,为进一步明晰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绿色农资投入等情况,2025年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耕者”调研队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拐里村,开展蔬菜绿色生产专项社会调研。 太白县位于秦岭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