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绿水青山,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践行生态文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污水治理与生态振兴实践团,实践团于2025年8月13日深入调研了中老边境跨境生态治理一线,实地探寻其在高盐水质、管网待完善及雨季冲击等复杂条件下保障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运行实践,探寻边境地区生态治理与振兴的融合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重点合作区环保与基建项目负责人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污水处理厂沙盘模型
在合作区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及项目技术专家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调研核心工艺,实地考察污水厂“AAO生物处理+四级深度净化”组合技术。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中控室
针对磨憨高盐污水抑制微生物活性的难题,团队详细记录了污水经厌氧-缺氧-好氧(AAO)池协同脱氮除磷,再通过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渠四级净化的全流程,理解其如何保障高盐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取工作人员讲解AAO池运作原理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左)和实践团成员参观细格栅及旋流尘沙地(右) 该工艺链设计清晰,高效有序、分级净化,有效应对了高盐水质对微生物活性的潜在抑制,为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针对合作区当前管网系统待完善的现状以及雨季冲击的严峻挑战,实践团成员重点调研了厂区的韧性设计策略。在技术人员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厂区目前采取严格接纳雨污分流后的生活污水以控制进水负荷的措施。大家详细考察了应对进水水质突变(如氮浓度骤升)而设置的事故调节池设计原理、保障雨季极端天气下依然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抗水力冲击工艺优化方案,以及为未来发展预留的二期工程用地规划。这些因地制宜、着眼未来的设计理念,给致力于工程实践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脱水机房
此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破解边境生态治理难题中的核心作用,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生动实践。达标排放的清水汇入界河,不仅是跨境生态治理的成果,更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实现边境繁荣新生的生态之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关注国家需求,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8 月 16 日至 22 日,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定向实践队响应贵州省团委“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号召,深入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 “青助乡村兴” 专题实践。实践队以实践为笔、以担当为墨,在田间地头探产业路径,在非遗工坊传文化薪火,
怀揣着对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绿色生产的探索热忱,为进一步明晰陕西省太白县蔬菜生产过程中绿色农资投入等情况,2025年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耕者”调研队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拐里村,开展蔬菜绿色生产专项社会调研。 太白县位于秦岭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