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月 11 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雁塔视觉,智启新程”赴陕西省西安市视觉感知机器人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了西安市雁塔区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开展了一场“我与前沿面对面”的实践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视觉感知机器人领域的行业发展现状,拓宽团队成员的专业视野,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研究积累宝贵经验。
下午两点,实践团成员们准时抵达西安星讯智能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司概况:公司专注于智能通信与视觉感知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行业内已深耕多年,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在智能安防、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业务布局。
在了解完公司概况后,实践团成员们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发放了精心准备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公司的技术研发投入、市场竞争优势、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对当前视觉感知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等多个方面。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们认真填写问卷,并与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尽管当前视觉感知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技术瓶颈突破、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公司在技术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致力于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信息为实践团成员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也让他们对行业发展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
在对公司进行大致了解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结合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行业的思考,向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门子翔同学问道:“在视觉感知机器人的图像识别算法中,如何提高对复杂环境下目标物体的识别准确率?” 公司的技术专家详细解答道:“我们通常会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训练模型,不断优化算法结构,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引入先进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增强图像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
付俊阳同学则关注到机器人的智能决策问题:“在机器人面对多种任务选择时,是如何进行智能决策的?”技术专家同样耐心解释说:“这涉及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任务调度算法。我们会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机器人的当前状态、环境信息等多方面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优的决策方案,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
南亦凡同学针对硬件设计提问:“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如何平衡力量与灵活性?” 机械工程师拿出一款舵机样品解释:“我们采用谐波减速器 + 力矩传感器的组合方案,单个关节可输出 35Nm 扭矩,同时实现 0.1° 的精度控制,重量仅 180g。通过 16 个自由度的协同控制,我们的人形机器人能完成上下楼梯、后空翻等动作。”
图表 1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公司技术员工座谈
在一问一答之间,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还对视觉感知机器人的技术核心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和认识。专业技术人员们的解答不仅丰富了成员们的专业知识,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为了让实践团成员们更直观地了解视觉感知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公司安排了一场精彩的机器人实物展示。在 200㎡的展示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机、机器狗等智能装备依次排开,技术人员逐一进行演示讲解。
首先登场的是公司 2024 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 “星语一号”,高 1.65 米,体重 58kg,拥有 34 个自由度。技术人员发出指令后,机器人完成流畅的关节热身,随后精准用机械臂拿起玻璃杯倒水并放回,过程平稳无晃动。其手部有 12 个自由度,指尖 6 轴力传感器能感知 5 克力变化,搭配双目立体相机与结构光模组,定位精度达 ±0.5mm,可完成拧瓶盖、写毛笔字等精细操作接着,4 架工业巡检无人机组成菱形编队,自主完成避障、±10cm误差内悬停及协同拍摄。据介绍,这些无人机搭载热成像相机和气体传感器,能检测设备温度异常与 SF6 泄漏,通过5GMesh 组网实时共享数据,30 分钟即可完成传统人工 2 小时的变电站巡检工作量,去年已在陕西电网 12 个变电站投用,其底部激光雷达还能在无 GPS 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导航。
展示台另一侧,金属 3D 打印机正以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打印机器人关节零件,钛合金粉末层厚可控在 20-50μm。技术员介绍,传统加工需 7 道工序,3D 打印可一次成型,材料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 95%,生产周期缩短 60%,公司机器人外壳 40% 的零件(包括传统工艺难实现的镂空手腕关节)都由其制作。王晨阳同学凑近观察,只见激光头发出的蓝色光束在粉末床上快速扫描,瞬间将金属粉末熔化成液态,层层叠加成精密结构。最后登场的四足安防机器狗 “铁卫”,全身覆盖灰色装甲,配备全景摄像头和机械臂。演示中,它以 1.8m/s 速度在平地奔跑,轻松爬上 30° 斜坡,遇台阶时自动调整步态跨越,被突然推搡也能迅速调整重心保持平衡。技术人员表示,其采用基于 12000 组动物运动数据训练的仿生学步态算法,能在 - 30℃环境下连续工作 8 小时,在陕北某风电场沿电缆巡检时,效率比人工提升 3 倍。霍橡宏同学让机器狗演示抓取功能,机械臂准确捡起螺丝刀并识别出工具类型,引得众人赞叹。
图表 2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机器人展示
在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研发中心、生产车间、测试实验室等区域,实地体验公司的工作环境。在研发中心,成员们看到技术人员们正专注地进行着代码编写、算法优化、硬件设计等工作,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资料。墙上张贴着项目进度表、技术难题攻克计划等图表,展示着公司紧张而有序的研发工作节奏。通过参观公司的工作环境,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领略到了一家创新型企业的浓厚氛围,还对视觉感知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严谨态度。
不知不觉,一天的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在公司的大厅前,实践团成员们与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心中满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成员们不仅了解了视觉感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拓宽了专业视野,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成员们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为推动视觉感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表 3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公司技术员工合影
王晨阳来稿
摄影人员:付俊阳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