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贺文卓)
红色基因粽香浓
8月10日中午,暑气蒸腾着前青塘村的土地,前青塘九年制学校的孩子们与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实践队的实践队员们脚步轻快地走向那座承载着村庄厚重记忆的乡贤馆。这次的行走,让实践队员们得以拨开时光的轻纱,触摸这座北方村落独特的历史肌理与澎湃的当下脉动。
在村委书记的引导下,一幅以前青塘的“红”为底色的历史画卷在乡贤馆内徐徐展开。书记的讲述饱含深情,将实践队员带回到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前青塘曾是晋绥边区八分区的重要堡垒,这片土地上曾奔涌着滚烫的革命热血。乡贤馆内陈列的一幅幅斑驳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旧物,无声诉说着村民掩护八路军交通员穿越封锁线的智勇,记录着他们省下口粮支援前线的无私。那面印有“前青塘村游击小队”字样的褪色旗帜,无言传递着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我们这儿的泥土,浸染过先烈的血,也凝聚着不屈的魂,”书记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是刻在前青塘骨子里的印记,也是今天奋斗的根脉。”实践队员们凝神聆听,红色基因的深沉力量,悄然注入年轻的心田。
图 1村委书记讲解前青塘历史
当实践队员问及前青塘如何让这片红色沃土焕发新时代生机时,书记的脸上洋溢出另一种自豪的光彩。话题自然转向了村中飘溢的粽香——那看似寻常的粽子,正是前青塘由历史荣光迈向现实繁荣的神奇钥匙。
“过去日子紧巴,守着好手艺也换不来多少富足。”书记坦言。然而,困局催生变革。村两委敏锐抓住传统美食这一独特优势,决心让“前青塘粽子”从灶台走向市场。他们牵头成立村办食品公司,注册品牌,制定统一标准,整合零散作坊。从原料糯米的精挑细选,到粽叶的严格把关;从核心配方的传承改良,到现代化蒸煮灭菌工艺的引入——每一步都凝聚着精益求精的匠心。
这缕粽香撬动了整村产业的齿轮。“粽子虽小,却是我们前青塘人改变命运的支点。”书记的总结朴素而深刻,“它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让老手艺焕发新生,让红色土地上结出实实在在的金果子。”实践队员认真聆听着这些凝结实践智慧的话语。
图 2实践队员对村委书记进行采访
实践队员在调研日记中写道:“乡贤馆的红色印记与村办工厂的粽香,在此奇妙交融。前青塘的振兴故事,不仅是产业突围,更是历史血脉在新时代的贲张。它深刻启示我们,真正的乡村振兴,既要守护精神的坐标,也要勇于开辟发展的航道。”
前青塘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用粽子的温润醇香,包裹着那永不褪色的赤诚丹心。长安大学实践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详实的调研笔记,更有对乡土中国如何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在时代浪潮中扬帆远航的深切体悟。这支年轻的队伍,与这片古老而新生的土地,共同书写着一曲历史传承与时代创造的交响乐章——那抹鲜艳的红色底蕴与升腾的产业粽香,终将交织成前青塘走向更远未来的壮阔图景。
图 3实践队员与村委书记合照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