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邮电大学“丝路商道”实践团赴延安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2025-08-19 浏览: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14日-15日,西安邮电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丝路商道:企业创新精神研学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前往军委三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交流感悟,团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军委三局旧址:触摸通信战线的“红色密码”

  实践团的第一站是延安军委三局旧址。作为中国革命通信事业的发源地,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的通信枢纽,被誉为“红色电波的摇篮”。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军委三局旧址合影。丁博文 供图 

  在旧址展厅内,泛黄的电报手稿、老旧的收发报机、斑驳的通信线路图……一件件实物静静诉说着革命年代通信战士的艰辛与坚守。团员们通过墙上的字幕体会到了军委三局在保障指挥顺畅、传递重要军情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也了解了“一部电台等于一个师”的传奇故事。团员们驻足凝视,深刻体会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如何用“人在机器在、信号在”的信念,架起连接前线与后方的“无形桥梁”。

  “原来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通信,在当年是用生命守护的使命。”实践团成员小丁感慨道,“这种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image.png

图为山红梅老师在带领实践团员们参观。郭贞岐 供图

枣园革命旧址:在领袖足迹中触摸“为民温度”

  枣园革命旧址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和工作,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要阶段,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坚实基础。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枣园合影。丁博文 供图

 漫步在枣园的窑洞间,绿树成荫,静谧肃穆。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简陋的桌椅、补丁的被褥还原了领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在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墙上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这里曾召开过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等重要会议,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决策。

  团员们也关注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的工作生活细节:毛泽东同志深夜伏案撰写《论联合政府》,周恩来同志深入群众解决民生难题,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同开荒种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及每位同志旧居里的纺线、耕地工具,让团员们真切感受到领袖们“身先士卒、心系人民”的崇高风范。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为民情怀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员们在枣园参观。王静文 供图

杨家岭革命旧址:窑洞里的“星光”与礼堂的“回响”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延安的重要驻地,党的七大在此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image.png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中央大礼堂中、外的合影。王静文 供图

  实践团一行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一排排朴素的窑洞前,绿树成荫,岁月静好。走进窑洞,土炕、木桌、油灯、纺车……简单的陈设还原了革命领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场景。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团员们看到了他当年撰写《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时用过的书桌,了解了他在油灯下彻夜工作、深入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故事;在周恩来同志旧居,大家了解到他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始终心系群众,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并肩劳动的往事。这些细节让团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老一辈革命家“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为民情怀,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才凝聚起了革命胜利的磅礴力量。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推开厚重的木门,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红色座椅整齐排列,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格外醒目,墙上悬挂的党旗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岁月。团员们学习了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的背景与意义,从代表们克服千难万险参会的故事,到大会确立的党的政治路线,团员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凝视会场内的老照片与文物,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场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会议现场。

  此次杨家岭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让团员们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更在心灵深处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大家表示,将把此次所学所悟转化为奋进动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红色篇章。

image.png

图为山红梅老师在给团员们讲述枣园革命历史。丁博文 供图

  此次延安之行,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走进革命旧址,在历史现场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前进动力,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奋斗华章。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员们傍晚在探讨心得体会。江紫彤 供图

责任编辑:丁博文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古茶企业开展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古茶企业开展实

富硒秦茶藏古韵,安康政企献好茶 政府助力下的安康古茶企业诞生记 来源:绿荫小队 谷林峰/文 吴镇坤 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安康市平利县县委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安康市平利县开展实践活动

茶香飘万里,青春助振兴 来源:绿荫小队 刘卿/文 周江龑曹祥亨/图 一审:邱瑞洋18992520969 二审:张洪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平利县茶产业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实践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发展,20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西安 建筑科技 大 学 实践团进宁县:科技规划双驱促振兴 2025年8月18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甘肃省宁县省级产业园驱动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 甘肃省宁县和盛镇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深入当地产业园区、企业一线与乡村基层,立足建筑科技高校多学

“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

8月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三下乡”调研团深入西安市遗址公园,聚焦“遗址公园边界空间”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于小雁塔(西安博物院)门前合影 遗址公园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双重使命,而这些公园中的边界空间——那些介于

青春赋能AI科普 校社联动弥合数字鸿沟

青春赋能AI科普 校社联动弥合数字鸿沟

为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应用”的要求,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I启明”社会实践队于7月奔赴渭南韩城市,以“分层赋能、精准服务”为核心,开展覆盖多群体的AI科普与调研活动,用青春力量搭建起科技与民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