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7月20日至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爱国主义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临潼区华清池景区及周边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7月20日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在华清池景区西安事变旧址前整齐列队,拉开活动序幕。宣讲环节中,成员们以“西安事变与民族觉醒”为核心,结合详实的历史资料,向驻足游客讲述1936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爱国主义宣讲
下午14时,红色文化互问互答活动在景区休息区展开。实践团精心准备了50道涵盖党史、新中国史、西安本地革命故事的题目,设置“历史时间轴拼图”“红色诗词接龙”等趣味环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进行红色文化互动问答结束合影
次日,“我与祖国共成长”签名寄语活动成为亮点。实践团制作了长6米的红色签名布,邀请游客写下对祖国的祝福。“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等真挚留言,展现了参与者的家国情怀。同步举办的红色文化展览中,12张精心制作的海报按“历史回溯”“精神传承”“时代践行”三个篇章,展示华清池与中国革命的深厚渊源。
▲图为游客在“我与祖国共成长”签名布上写下寄语
活动最后一天,实践团汇总调研数据,形成初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实地宣讲+互动体验”是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青少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显著高于预期。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交流中提到,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播,更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爱国”二字的重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华清池景区前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宣讲+互动+调研”的立体模式,累计覆盖游客及社区居民近千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红色基因”的青春誓言。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