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莫春莹)文化乃国之重器、民族之魂,对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将贵州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加速构建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切实落实贵州省“四大文化工程”的建设任务,深入探寻屯堡文化的核心基因与当代发展路径。2025年7月25日至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贵州省安顺市旧州镇地戏屯堡非遗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活动,分别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木雕”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鲍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传承人叶守兴,以及西秀区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王莉进行深度访谈。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匠人视角解读非遗技艺的坚守与创新:叶守兴家族四代坚守地戏,构建老中青传承梯队,其现场演绎更彰显古老艺术底蕴;鲍波鲍波依据现实探索提出“文化铸魂,创意赋能”的发展理念,激活文脉传承;王莉表达了“非遗要呼吸在现代生活的空气里”的理念,积极拓展蜡染传播路径。
对话非遗传承人不仅为研究屯堡文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照,更为非遗保护贡献高校智慧,助力文化传承延续 。
图为鲍波与实践团就木雕技艺的传承问题展开热烈探讨。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图为鲍波向实践团细致展示木雕工具的使用技巧与作品精雕细琢的过程。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杨皓楠 供图
图为实践团与鲍波深入探讨木雕技艺的流派特色与当代传承现状。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杨皓楠 供图
图为实践团聆听地戏传承人叶守兴讲述地戏的历史脉络与表演门道。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图为叶守兴身着戏服向实践团展示地戏战旗。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杨皓楠供图
图为实践团聆听叶守兴分享地戏在当代传承中的坚守与突破。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图为叶守兴身着传统戏服为实践团表演地戏经典片段,展现独特唱腔与刚劲舞姿。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杨皓楠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苗族蜡染传承人王莉请教蜡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制作诀窍。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图为王莉与实践团深入探讨蜡染传统纹样与当代审美融合的可能性。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屯口非遗调研地合影,共探地戏传承薪火。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嘉正 供图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