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部署,推动畜牧学科产学研深度融合,7月29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繁牧兴农"实践团队奔赴宁夏奶牛优势产区,开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主题调研。团队通过“政府-企业-农户”三维调研矩阵,深度解码规模化牧场智能繁育体系与传统散养模式转型路径,期间与校党委书记黄思光进行深入交流,为宁夏繁殖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扎根基层察实情 首站深入走访散养户群体
7月29日,实践团队抵达宁夏吴忠市,开启奶牛养殖产业调研之旅。作为全国奶牛优势产区,吴忠市规模化牧场与传统散养模式并存的特色,为研究提供了多元化样本。次日,团队深入郭桥村、高闸镇,走访40余户散养农户,通过实地访谈与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养殖规模、饲料配比及经营现状。调研发现,散养户普遍面临鲜奶销售渠道不稳定、议价能力薄弱等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校企联动强信念 黄思光书记寄语青年扎根
7月31日,团队赴灵武市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存栏1200余头高产荷斯坦奶牛)开展调研时,与校党委书记黄思光进行深入交流。黄书记高度肯定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精神,勉励大家将理论知识与产业痛点相结合,扎根基层服务“三农”。队员备受鼓舞,还实地考察牧场智能化设施,与技术人员就夏季热应激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议题展开研讨。
聚焦繁育核心技 多维度解码发展新动能点
8月1日至2日,团队聚焦奶牛繁育核心技术,先后调研永澳源牧业、奶牛繁育基地实验室及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在永澳源牧业,同期发情技术实现年受胎率85%以上的成果令队员印象深刻,但高技术成本与效益平衡引发深度思考;繁育基地实验室展示冻精制作等环节,让队员体会到科技对种业的推动;塞上牧源 “种养结合”模式则为研究“营养-繁殖”关联提供了鲜活案例。
政企座谈谋发展 实践成果助力产业升级路
8月3日,团队在宁夏春田牧业有限公司(存栏2000余头,引入智能设备,年繁殖率超90%)完成终期调研,通过横向对比不同规模牧场的繁殖效率差异,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次日,团队携《关于促进宁夏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赴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座谈,围绕良种推广瓶颈、技术服务短板等议题展开讨论。报告提出的“低成本技术推广”“区域性服务平台建设”“规模场户联动机制”等建议获高度认可,双方就后续产学研合作达成意向。
实践出真知灼见 青春在田野绽放成长力量
本次实践历时7天,跨越4县区,累计采集数据300余组,形成访谈实录5万余字。队员从课堂走向牛舍,从理论研究者转型为问题解决者,深刻体悟到产业振兴对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团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不仅为宁夏奶牛养殖业提质增效提供了青年方案,更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产业升级路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2025年7月5日至7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感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网络强国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发展,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春铸盾,清网兴乡”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付强带领下,走进汉中开展实践。实践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六天活动,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