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的学子们走进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开展了一场以“ 匠心独运 葫刻传情 ”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通过与葫芦制品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手体验技艺,资源学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用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葫芦雕刻、彩绘非遗传承人梁师傅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数十件精美作品:从雕刻着“福禄寿喜”传统纹样的摆件,到彩绘着大唐仕女、长安街景的挂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葫芦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选葫芦要挑皮质坚硬、形态周正的,晾晒至少半年才能上手雕刻,每一刀都得稳、准、匀。”梁师傅一边演示基础雕刻手法,一边向同学们讲述葫芦制品从选材到成品的十几道工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
在随后的体验环节,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在传承人指导下拿起刻刀、画笔,尝试在葫芦上创作。“看似简单的线条,实际刻起来特别考验手眼协调。”同学们专注地在葫芦上勾勒云纹,额角渗出细汗却毫不在意,“这让我想起专业课上对材料特性的研究,传统工艺里藏着古人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好好学。”现场既有同学复刻传统纹样,也有同学将校园建筑、现代插画等元素融入设计,让葫芦这一传统载体与青春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
“非遗传承不仅需要技艺的延续,更需要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非遗传承人梁师傅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高校学子带着专业视角和创新思维接触非遗,往往能为传统工艺带来新的表达形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带队老师也表示,此次活动是学院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同学们在研学中既要传承文化根脉,也要学会用现代思维解读传统,让非遗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生命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西建大资源学子近距离触摸到葫芦非遗的温度与厚度,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从好奇探索到躬身实践,从理解传统技艺的严谨到思考现代视角的融入,同学们以青春之力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可能。未来,这份对文化根脉的敬畏与热爱,必将化作更持久的行动,让葫芦非遗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别样光彩,也让资源学子在守护传统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连接古今、对话未来的文化使者。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