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下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碳寻乡野·新质暖万家”村镇暖炊设备调研实践团赴甘肃省榆中县砂河村开展调研活动
为推动乡村能源低碳转型,破解村镇暖炊技术瓶颈,7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碳寻乡野·新质暖万家”实践团前往甘肃省榆中县砂河村开展实地调研。本次实践以“调研暖炊设备,助力村镇暖炊能源低碳转型”为主题,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勘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当地暖炊设备使用和新能源应用现状,探索高效、低碳、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为村镇能源升级提供依据,同时引导青年以专业技能服务乡村绿色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砂河村村干部合照
入户调研:细节中洞察传统暖炊现状
为深挖乡村暖炊实情,实践团足迹遍及村民院落与乡村公共区域,系统记录暖炊设施使用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村支书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传统“铁炕”的结构特点,特别指出“裸露在外”的添柴口:“这就是乡亲们冬季取暖的‘热源命门’,但这种设计也有很多弊端,比如添柴只能从外添、夜晚保温效果差、时间久了炉灰堆积会严重影响取暖温度。”这一设计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传统采暖方式的不便:凛冽寒风中,村民深夜起身添柴、反复被寒意侵袭的场景,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痛点。而探索如何立足当地气候与资源禀赋,优化现有采暖模式,成为摆在实践团面前的现实课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记录传统采暖设备“铁炕”
为此,实践团创新采用“一户一档”精细化调研模式,全面建档记录村民家中采暖炊事设备详情。通过专业问卷与科普手册“双管齐下”,精准捕捉村镇暖炊痛点,同步普及实用节能知识。走访中,成员们聚焦暖炊设备使用年限、燃料类型、日均能耗及实际效果等核心指标,耐心倾听村民心声,详实记录设备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为后续深度研究与方案制定夯实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记录的村民炊事设备
现状分析:新能源推广与减排需求
入户调研中,实践团同步推进新能源暖炊设备的科普宣传工作。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所长,以“政策解读+技术讲解+案例分析”三位一体的方式,向村民系统介绍了新型暖炊设备的技术优势、政府扶持政策及使用规范,并重点解读了当前“设备购置补贴+运行费用补贴”的政策红利,通过深入浅出的宣讲和实例演示,村民对新型设备的节能效益、环保优势以及长期经济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农户张大娘家,实践团详细采集了政府补贴的空气能暖风机、入户型太阳能电暖器等新能源设备的运行参数。然而,张大娘反馈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受限于设备操作知识不足、门窗材质与房屋结构导致的采暖覆盖不均、以及电费难以精准估算等问题,这些新型设备的实际效能却“大打折扣”。因此,实践团敏锐意识到,新能源设备在村镇的推广普及,亟需突破“技术适配性弱、用户认知不足、配套支持滞后”等多重瓶颈,方能真正释放其惠民潜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新能源采暖设备使用情况
“光靠用电是不够的,冬天还是得用炉子烧点煤。”通过对多户村民的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并发现了核心问题:砂河村普遍采用“电力取暖为主、燃煤补充为辅”的模式,每年需采暖期长达五个月。尽管部分新型采暖设备可将冬季室内温度达到平均18℃,但仍需加入煤炭的补充使用才能基本满足村民的取暖需求。因此,叠加的电费与燃煤支出,成为村民普遍关切的“用暖负担”。 实践团将聚焦能源成本优化与清洁技术适配性提升,为后续精准推广高性价比、低运行成本的清洁采暖方案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谈画面
本次调研活动直击村镇暖炊能源痛点,以实地走访、实情记录、实效分析的“三实”工作法全面把脉乡村能源现状。实践团成员深入灶台炕头,通过问需求痛点、看设备工况、算能耗成本“一看二问三测算”的调研方式,系统梳理出传统采暖高能耗、高排放、高成本的问题,精准捕捉到农户对易操作、易维护、易负担的新型暖炊设备的迫切需求。
“唯有扎实调研方能破解难题,让研究成果温暖百姓炕头!”实践团成员在调研日志中写下心声。通过本次调研不仅全景式掌握了当地暖炊现状,更淬炼了团队以科技之力驱散民生寒意、提升民生温度的坚定信念。本次实践不仅为后续研发适农时、适农需、适农用的“一体化”暖炊设备提供了数据支撑,更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能源结构调整,为绘就“双碳”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注入机电力量。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