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外学子三下乡:乡土艺脉,青春续火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5-08-02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各地正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在陕西省府谷县,一项承载着数百年黄土风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正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回应时代的深切呼唤。

“府谷二人台”这一地方非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清晰的历史轨迹。刘美兰老师在接受实践团成员访谈时,详细阐述了其源流。她指出,二人台的根基在于当地的民歌传统。早期形态可追溯至明代末期的节庆活动“打坐腔”,参与者聚集于室内或广场进行演唱,之后逐渐融合了秧歌、道情等艺术精华,于清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至同治年间,随着晋陕百姓悲壮的“走西口”迁徙,二人台跨越地域,吸收内蒙民歌与戏剧元素,深藏于百姓的寻常烟火之中,以鲜活的方言俚语、丰富多变的曲调,真切映照出民众的日常悲欢。

刘老师尤为强调:“府谷二人台离不开府谷方言,失了方言,就丢了它的魂魄。纵使要与时俱进创新,那传统的韵味也必须牢牢守护。”而她自身与二人台的结缘,体现文化传承中尤为关键的个人选择与时代机遇。生于山西河曲戏曲之乡的她,自幼便浸染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热爱是起点。”她坦言,“唱二人台,早已成了生活本身。”这位曾躬耕田垄的农家女子,满怀感恩地提及是国家与政府的慧眼识珠,使她得以特聘进入府谷文化馆,从此更专注地深耕于这门艺术。

7.21乡土1.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刘美兰老师 邵珥晴 供图

然而,这门古老艺术的当代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过去“人人可演”的业余化模式转向专业化后,不可避免地遭遇“术业专攻”带来的人才短缺瓶颈。此外,表演形式本身也受制于年龄,尤其是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相对短暂。这些挑战,警醒我们守护非遗绝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更系统、更具韧性的机制支撑。

数十年舞台生涯,最令她动容的,是将二人台的火种播撒于社区与校园的时光:“看到四五岁的娃娃,乃至七八十岁的长者,都全心投入学习,那份纯粹的热爱,直抵人心。”孩子们下课簇拥着她索要拥抱的画面,是她心底最温暖的珍藏。这份不计得失的执着,源于沉甸甸的传承责任。

早在2013年,刘老师便带着二人台走进校园,成为美育课程的先行者。“从娃娃抓起,我在多个学校开设课程,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家乡的瑰宝,学习传统唱腔,留住这方水土的文化韵味与记忆。”这份“从娃娃抓起”的远见,正是文化赓续的根基所在。文化馆的步履不止于校园,更深入社区,走进老年大学,通过表演与讲解,让二人台持续滋养不同年龄层群众的精神家园,使古老的腔调在新时代焕发慰藉人心的温度。

7.21乡土2.jpg

图为府谷二人台教学所用教材 陈静涵 供图

对于青年一代如何接棒,刘老师寄予深切厚望:“青少年参与传承,至关重要!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非遗文化意识。”她正身体力行,在校园中铺设基础课程,并热切期盼能为孩子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借助现代媒介之力,让府谷二人台被更多人所知所爱。

府谷二人台,这源自泥土深处的吟唱,承载着历史深处的回响,更寄托着对未来的殷殷期许。刘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与今日青年学子的主动担当,共同编织着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图景。当年轻的手拂去古老技艺上的尘埃,当青春的心跳与传统的韵律同频共振,我们便清晰地看见:文化薪火的传递,并非简单的复制与保存,而是一场充满创造力的深情奔赴。在这奔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必将因每一代人的涓滴汇入而愈发浩荡,奔腾不息。

7.21乡土3.jpg

图为刘美兰老师和实践团成员合照 邵珥晴 供图




责任编辑:马露榕 邵珥晴
相关文章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耕者调研队赴太白县咀头镇开展暑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耕者调研队赴太白县咀头镇开展暑期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