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
7月22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寻迹工业抗战 淬炼时代匠心”实践团走进这座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军工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宣誓仪式,在锈迹斑斑的机床与弹痕累累的崖壁间,解码烽火岁月中的工业抗战。
实践团成员在黄崖洞合照
国旗在黄崖洞
1939年,八路军将榆社韩庄修械所迁至黄崖洞水窑山,700余名工人扛着锅炉组件翻山越岭,在仅容单人通行的“瓮圪廊”天险中建成年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的军工核心,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1941年那场气壮山河的保卫战,让青年学子们驻足屏息——1500名八路军依托天险工事,经八昼夜激战击退5000余日军,创下敌我伤亡比6:1的战争奇迹。站在黄崖洞保卫战殉国劣势墓地前,崖壁上的弹痕无声诉说着烈士们浴血阻敌的壮举。
团队成员参观照片
参观讲解照片
兵工厂纪念馆内,在甄荣典“炮弹大王”展柜前,一台锈迹斑斑的旧车床让材料专业学子屏息凝视——正是当年甄荣典和工友们操作它车削炮弹关键部件、确保每一丝精度的见证。“他曾说过:‘差一丝,前线多流血!’”宣讲人苏增林指着展柜中甄荣典的照片说,当甄荣典发起“20天完成一月任务”的攻坚号召,整个车间的生产热潮化作支援前线的滚滚铁流。
党旗下宣誓
纪念碑前献花
在黄崖洞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列队肃立。当洁白的花朵敬献于烈士纪念塔下,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王睿敏在实践笔记中写道:“先辈们用‘土锉刀’淬炼大国利器的意志,藏着最动人的工匠密码——甄荣典那双变形的手,在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凭着手感与心劲把每个炮弹打磨得丝毫不差。”
团队成员参观工业设施
离开展馆时,队长王心怡轻抚斑驳的“八一式”马步枪枪栓:“黄崖洞的机床早已沉默,但那份‘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的匠心,永远是我们前行的指南针。”
黄崖洞合照
这座曾创造“用日军钢盔炼铁,拆敌人铁轨造枪管”奇迹的兵工厂,如今迎来新一批“工业报国”的传承者。当实践团在车床前驻足凝视,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红色工匠精神,正以新的方式淬炼新时代的工业脊梁。
作者:王昊
手机号:13991881649
邮箱:532539952@qq.com
团队指导老师:王昊 赵佳恒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