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新时代对于青年投身社会实践的号召,2025年7月24日-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深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科技助农社会实践。
在基地的智慧大棚里,深紫色的“女魔头”、红白相间的“新双色”、金黄的“以色列黄龙”等各种火龙果长势旺盛。实践团成员们变身“采果匠”和“分拣员”,在技术员指导下学习轻托慢剪的采摘技巧,亲手收获沉甸甸的果实;在分拣包装环节,他们运用果径测量仪科学分级,参与包装,亲身体验了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与品牌化运作。当负责人王艳提到:“这些鲜果将通过冷链物流快速送达全国,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都能及时吃上新鲜的水果。”时,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如何保障“从枝头到餐桌”的新鲜与高效。
此外,实践团还创新性地走进直播间,当起了助农主播。“家人们看!这款‘新双色’火龙果,一口能尝到两种口感!”实践团成员手持特色品种,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介绍品种特点、种植技术和基地现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解。直播间气氛热烈,点赞数飙升,“西农学子真棒!”、“为助农青年点赞!”等暖心评论不断刷屏。这场直播不仅有效推广了杨凌特色农产品,更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展现当代大学生知农爱农情怀的生动窗口,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好评。
实践团成员在基地技术人员指导下采摘、分拣火龙果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青皮她园深度合作,成功将拱棚双膜(三模)保温、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等10余项专利技术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精准调控大棚环境,破解了纬度限制的难题,让热带火龙果在秦岭脚下“安家落户”,实现了“南果北种”。基地目前已成功种植秦红龙、新双色、红水晶等20余个品种,亩产值达10万余元,真正将“红果果”打造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果”。这些突破不仅是北纬34°的甜蜜奇迹,也是西农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是校地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技转化的缩影。
实践团成员走进直播间开展助农直播
此次实践让成员们对“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有了切肤之感,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的巨大潜力和产业价值,增强了未来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青皮她园是本次“棚程万里”之行的第一站,也是西农学子用专业知识丈量乡土、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的扎实一步。未来,实践团将带着本次的收获与思考,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西农人
青皮她园特色火龙果品种(部分)
“强农兴农”的青春担当。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