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办公的普及,数字游民这一群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为探究数字游民群体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长安大学“数字游民赋能乡村振兴·智力众筹推进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队于6月26日至28日,在西安栗峪口村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交流等形式,系统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数字游民赋能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资料。
栗峪口村坐落于西安市鄠邑区,这个秦岭山脚下的村庄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剪鸭村”,寓意减掉压力,村里的“数字游民”社区取名为“秦托邦”。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选择告别传统工位,带着活力、创意和技术来到这里,寻找兼顾生活与工作的理想“栖息地”。
栗峪口村街景
6月26日下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在完成安顿后,队员们主动参与社区日常活动,通过观察与初步交流,对数字游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基础认知,为后续调研奠定基础。
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交流探讨
6月27日上午,实践队聚焦数字游民群体开展调研。队员们分组对社区内不同类型的数字游民进行采访,详细记录他们对当前生活模式的看法与感受。同时,针对社区内数字游民的职业构成展开统计,分析其职业特点与当地发展的关联,重点梳理了数字游民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乡村振兴领域发挥的具体作用。
团队成员参与数字游民社区集体活动
6月27日下午,队员们随机选取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居民对数字游民社区及数字游民群体的认知与评价;随后,队员们实地参与体验村内已形成的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直观感受当地产业发展现状。
团队成员与村民访谈
6月2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栗峪口村村委会,与村委会负责人围绕数字游民社区对基层乡村治理的影响展开深入交流。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到数字游民社区在提升村务参与度、促进邻里协作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明晰了其在基层治理中的实际作用。
团队成员参观栗峪口村规划图
6月28日下午,实践队与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负责人进行座谈,重点了解社区的运营架构、管理模式、服务内容等运营细节,掌握了社区在吸引数字游民、维系社区运转及联动乡村资源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团队成员与数字游民社区负责人交谈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数字游民这一新兴群体在乡村的生存状态,也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实践团队将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栗峪口村更好地服务数字游民、推动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同时,团队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让更多人关注数字游民群体和乡村发展的融合问题,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