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们回来总念叨老师教的歌和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余王村村民王大爷指着孙子的照片高兴地说道。7月15日,长安大学支农志愿者学会汉水筑梦支教队抵达该村,开启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精细化分组运作,将教育帮扶与深度调研紧密结合。抵达当日,支教队立即投入高效运转,从后勤保障到课堂耕耘,再到深入民情的脚步,这支队伍以精细化分工与无缝协作,在余王村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支教网络。
课堂内外,守护与启迪同行。 支教组一面为陆续抵达的孩子登记信息、建立成长档案,一面化身“安全员”护送路远学生;村委会活动室内,趣味绘画、科学实验、音乐律动等课程轮番登场。队员叶满钰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导画笔走向,时而牵起低龄儿童小手轻声引导如厕,确保教学安全有序。“老师,这个泡泡像彩虹!”一名曾害羞的女孩举起科学实验成果喊道——她的绘画天赋已在个性化辅导中被悄然发掘。当课堂的欢声笑语溢出窗外,调研组的足迹正延伸至村巷深处。
脚步丈量,问需于民反哺教学。 顶着烈日骤雨,调研组叩开一户户村民家门。他们携带精心设计的问卷,深度访谈村民,聚焦其对支教活动的认知、评价与期待,倾听关于乡村教育发展的真实心声。“您觉得支教对孩子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对未来活动有何建议?”这些源自田野的鲜活声音,正通过定量统计、质性分析与对比研究被系统梳理。“村民反馈直接帮我们调整了下午的英语辅导强度,”调研组组长刘培华展示着实时共享的调研笔记,“最终的余王村教育需求报告,将让帮扶更精准。”而这份协作的底气,源自后方坚实的支撑。
三餐烟火,筑牢前行动力。 清晨五点,后勤组厨房已亮起灯火。采购当日食材、烹制三餐、餐后清扫、垃圾分类、整理公共空间……琐碎却不可或缺的事务构成了他们的日常。“让大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才有精力服务好孩子。”负责掌勺的队员李毅笑道。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团队高效运转的基础。
严明纪律锻造团队风貌,支教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禁止零食、统一作息等。每日三餐后,队员们齐声高唱象征理想与奋斗的励志歌曲,铿锵的旋律回荡在村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青春风景线,彰显着队员们昂扬的斗志与奉献的决心。目前,支教活动正稳步推进,课程参与儿童已达63人,村民访谈覆盖100余户。团队将根据调研初步反馈,动态调整后续教学重点,力求实践成果最大化惠及余王村。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