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绿色能源双轮驱动:水电与光伏共绘低碳振兴新图景

原创 2025-07-24 浏览:

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陕西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出一条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其中,大唐蜀河水力发电站与桂花能源合阳150兆瓦光伏发电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别以水电的灵活调度与光伏的多元利用,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而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暑期实践团队的加入,更为这一绿色发展图景增添了青春力量。

image.png


蜀河水电:汉江之上的“绿色调节器”

坐落于汉江干流的大唐蜀河水力发电站,是汉江流域七级梯级开发中的关键一环。这座采用国内少见的灯泡贯流机组(卧式水下结构)的现代化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9.5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5万吨。

微信图片_20250724165035.jpg


在能源协同方面,蜀河电站展现出强大的“调峰智慧”。白天光伏、风电大发时段,电站主动降低20%-30%负荷,将5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资源储存起来;待晚间用电高峰,新能源出力减弱时,再释放蓄水发电,单日可调节电量约50万千瓦时,让汉江的“绿色动能”精准匹配用电需求。这种“水电+新能源”的互补模式,使区域低碳电能占比提升15%,为电网稳定运行注入“柔性支撑”。



除了发电,电站更以“防洪卫士”的身份守护一方平安。2024年7月,面对汉江流域洪水,电站通过与上游旬阳水电站联合调度,成功错峰流量1440立方米/小时,累计错峰5小时,避免了蜀河镇主街道被淹,彰显了清洁能源项目的社会担当。而站内建成的现代化鱼类增殖放流站,累计投放多鳞铲颌鱼、大鳍鳠等珍稀鱼苗171万尾,更让“发电与护水”实现了和谐共生。


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暑期实践团队也曾来到蜀河水电站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电站工程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灯泡贯流机组的工作原理、电站的调峰机制以及防洪调度流程等,还参观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直观感受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模式。

合阳光伏:荒坡上的“光农共生”新图景

在渭南路井镇的沟壑贫瘠之地,桂花能源合阳光伏项目正书写着“阳光变黄金”的故事。这座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是陕西渭南片区单体最大电站,年均发电量1.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微信图片_20250724165349.jpg

136万吨,让昔日“浇不上水、低产出”的闲置土地焕发新生。


“板上发电、板下生金”的创新模式,让光伏与农业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在高装机区域,光伏板下种植小麦、玉米,农机可自由进出;低装机区域则培育牡丹、金银花等低矮作物,每亩年均增收2000-3000元。更有“光伏+养殖”的生态循环:500亩药光互补区里,鸡棚年出栏3-4批肉鸡,每棚收益超22万元,鸡粪还能作为药材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30%。如今,项目已开发“农光互补”面积超1000亩,土地综合收益较单纯发电提升40%-60%。


这份绿色红利更直接惠及当地百姓。50多岁的村民王大叔算过一笔账:“土地出租有租金,在电站除草每天能赚80元,一年下来稳稳当当多了近万元收入。”项目还为本科生提供2000元/年的资助,修建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让清洁能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机”。


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暑期实践团队同样到访了合阳光伏项目。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农光互补”“光伏+养殖”等模式的具体运作,与项目负责人交流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营以及与农业结合的经验,还和当地村民沟通,了解光伏项目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变化。

南京师范大学电自院暑期实践活动,是该学院为电自专业学生开展的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暑期活动。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绿色能源项目一线,通过实地观察、交流学习等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其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绿色能源领域人才奠定基础。

双轮驱动:绿色能源的未来答卷

从汉江的“蓝色动能”到渭北的“金色阳光”,陕西的绿色能源实践正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蜀河电站已启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屋顶、停车棚拓展新能源场景,并规划参与抽水蓄能建设;合阳光伏则剑指储能与电力交易领域,计划构建“发电-储能-交易”全链条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724165039.jpg

“无论是水电的灵活调度,还是光伏的多元融合,核心都是让每一份清洁能源都发挥最大价值。”业内专家表示,这两个项目的实践证明,绿色能源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最终绘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美好画卷。


在这片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清洁能源的故事仍在续写。当汉江的水流与渭北的阳光持续交织,一个更加低碳、更具活力的未来,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责任编辑:renaissance
相关文章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以青春之行,践爱国之志 凝心聚力担使命,青春奋进建新功。为激扬报国之志、砥砺强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硕S5188班团支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全体成员热情参与,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春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交大学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

如何将 红色 教育的“盐”溶入学生成长的“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给出生动答案:让课堂行走起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该校 组织20余名受资助 学子 奔赴延安, 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为受资助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开展 “到延安去”资助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部署,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9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组织受资助学生代表前往延安市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青苗逐光七彩成长季”社会实践团在蓝田县前卫镇 大亮村 为当地儿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团辅活动。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