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行动,西外学子携AI防骗课程走进周至乡村课堂
“豆包豆包,请给我讲一个故事!”“豆包豆包,怎么判断一个电话是不是骗子?”在陕西省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一群年纪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五年级不等的孩子围坐在教室里,脸上写满了好奇。2025年7月18日,“星昱九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里,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启蒙课堂。这不仅是一节普通的科技课,更是一场关乎未来数字安全的公益宣讲。
本次活动是“星昱九州”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推动AI科普教育走进乡村学校,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儿童面对网络欺诈等隐性风险的能力亟需提升,然而这部分内容在乡村教育中却鲜有覆盖。团队希望通过浅显易懂的讲授形式与趣味互动方式,让科技教育真正贴近儿童视角,深入校园生活。
当天早上6时40分,志愿者们在学校门口集结,整装出发。身披红色志愿者马甲,手举队旗,伴随着阳光与微风,队伍正式踏上前往司竹镇的旅途。约两个多小时后,团队抵达童心幼儿园,并在赵翠花院长的协助下迅速展开工作布置。考虑到部分孩子尚未到园,赵院长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络协调,最终凑齐了两个教学班级的人数。
活动采取“双班并行”的授课方式,志愿者按照孩子年龄大小分别编组,由王一帆与吕晨淼担任主讲人,辅以PPT演示、互动游戏、AI实操演练等形式,构建出一套适合乡村儿童理解的AI防骗科普课程。
图为课堂讲解 李婵娟 摄
课程伊始,孩子们对于“人工智能”大多感到陌生,部分孩子甚至以为“AI是一个动画人物”。为了打破这种认知障碍,志愿者刘斐然现场通过AI语音助手“豆包”进行了互动演示——不仅展示其识别语音、背诵诗词、回答问题的能力,还通过模拟骗局对话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AI技术既有好处也有风险。
孩子们很快被AI的“智慧”吸引,踊跃参与互动。志愿者在课堂上着重介绍了几个常见的AI手法:如利用AI变声冒充父母进行语音、假冒老师发送缴费链接、通过“智能客服”诱导透露个人信息等。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习了“三不一问”防骗法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情况先问大人。
图为ai互动环节 李婵娟 摄
“很多农村的孩子平时接触不到这些内容,但这恰恰是他们最容易被误导的地方。”队员吕晨淼说,“我们不能指望一节课让他们全面理解AI,但至少可以帮他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安全意识。”
除了课堂内容,团队还设计了知识竞答、绘本展示等延伸环节,鼓励孩子们将课堂内容表达成图画或故事。活动最后的简易问卷显示,超过八成孩子表示“第一次知道AI”“以后还想学这种课程”,不少家长也通过孩子反馈表达出肯定。
图为知识竞答环节 李婵娟 摄
中午12点,随着课程与现场整理工作的结束,志愿者们陆续收拾材料准备返程。许多孩子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松开,教室外不时传来“姐姐再见”“哥哥下次还来吗”的话语。这些简单朴素的声音,让队员们意识到这场“短暂”的授课,可能会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留下长久的回响。
未来,“星昱九州”团队计划将AI防骗课堂持续推广到更多乡村地区。他们希望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乡村孩子也能拥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认知起点。科技不是距离,而是桥梁,而这桥梁的建设,就从一次次生动的讲述开始。
通讯员:西安外国语大学 张梓萌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