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防骗进校园———西安外国语大学“星昱九州”社会实践团走进司竹镇童心幼儿园
2025年7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防骗知识宣讲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童心幼儿园顺利开展。来自“星昱九州”社会实践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堂兼具启蒙与趣味的AI认知课程。这场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一次积极尝试,也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科技防骗的种子。
当天清晨6时40分,阳光刚洒过校门一角,“星昱九州”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身着统一志愿者服装,在学校门口整装集结,鲜红的队旗迎风飘扬,开启了他们前往司竹镇的旅程。“go go go,出发喽!”伴随着轻快的口号声,志愿者们怀揣着满腔热忱,踏上这场别样的暑期实践。
图为“星昱九州”社会实践团队 李婵娟 摄
大约上午9时10分,实践团队一行抵达司竹镇童心幼儿园,受到了该园赵翠花院长的热情接待。初次接洽后,志愿者们即投入到课程准备与环境熟悉工作中。由于现场儿童人数不足,赵院长主动协调,积极帮助召集适龄孩子参与,并提供了具备空调与多媒体设备的教室,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此次活动以“AI防骗知识普及”为主题,针对幼儿园中班至小学五年级不同年龄层的儿童,志愿者团队将他们分为两个班级,采用同步教学方式展开宣讲。团队成员王一帆、吕晨淼负责主讲,结合PPT展示、互动提问与趣味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力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防骗常识。
图为人工智能反诈宣讲 李婵娟 摄
实践过程中,志愿者刘斐然特别利用了“豆包”AI语音助手进行现场演示,吸引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当豆包应声背诵出《春晓》时,原本拘谨的小朋友们纷纷放下戒备,争先恐后与AI展开对话,教室里不时传出欢笑声。许多孩子第一次听说人工智能,也有部分孩子将AI误认为机器人。志愿者们因势利导,从“AI可以做什么”切入,引导他们认识到科技的正向作用及潜在风险,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和防骗方面的重要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发放调查问卷 李婵娟 摄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对教学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回收了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尽管整个宣讲过程不足一小时,但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我们无法在四十分钟内让他们完全掌握AI的知识,但至少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种子。”孩子们从活动中初步了解了AI的存在及用途,也明白了“网络不是全知全能的朋友,要学会辨别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本次“AI防骗进校园”志愿活动是“星昱九州”社会实践系列的一部分,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乡村儿童的信息素养与自我保护意识。据悉,后续团队还将继续在周至县其他乡村学校开展类似活动,以科技教育赋能乡村少年,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
在酷热的夏日午后,当志愿者们走出教室,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那一声声“姐姐再见”“哥哥下次还来吗”,仿佛在回应这场播种之行的意义。正如队旗上“星昱九州”的字样所寓意的那样,每一束微光,终将汇成星河。
撰文:西安外国语大学 张梓萌
拍摄:西安外国语大学 李婵娟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