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赴蓝田县鲍旗寨村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支教服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关怀与素质提升工作,西安思源学院积极组织青年学子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精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2025年7月16日,“希望树”爱心支教社会实践团一行12名志愿者在校团委书记朱梦怡老师和乡村振兴办主任田文老师的带领下奔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鲍旗寨村,正式启动2025年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
抵达目的地后,支教团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例会。会上,团队负责人高帅同学对本次支教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从课程体系搭建、工作作风建设、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高效应对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突发状况奠定基础。
例会结束后,支教团立即转入教学筹备阶段。在授课场地,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高效联动,有序完成场地清扫、教学物资清点与摆放等工作,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当天下午15时,支教团首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兴趣课程环节,支教成员王佳璐主讲的《创新 —— 我是甲骨文小侦探》课程,以 “猜字游戏”“汉字演变故事” 等互动形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甲骨文象形之美、探寻汉字文化内涵,助力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支教成员曹思甜、杨雨洁联合开展的舞蹈课程,通过旋律律动引导学生舒展肢体,在培养艺术感知力的同时,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充分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蓬勃朝气。
此次支教活动是西安思源学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团队始终以 “饮水思源、自强不息” 校训为精神引领,凭借专业素养与饱满热情投身支教工作。下一步,支教团将立足基层实践需求,推动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转化,通过团队内部优势互补、互学互鉴提升综合能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服务模式;同时,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持续为乡村教育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绥德县陕北爱心树的教室里,有一群人正用画笔搅动着温柔的风。陕北爱心树特邀美术老师王老师和志愿者们一起带着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希望,共赴一场与星星的孩子的“色彩之约”。没有复杂的活动流程,没有刻意的镜头摆拍,只有笨拙却认真的笔触,在扇面上慢慢
“当代青年要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以文化人,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王先生这样说到。 7月7日-7月11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赓续秦巴星火 云筑老区新生——陕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为进一步将禁毒宣传工作落到基层实处,全面提升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于毒品的认知,强化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同时加深对 “涉麻精药品滥用”危害的了解,营造纯净、和谐的社会环境,2025年7月16日-17日,西安思源学院 “红丝带”禁毒防艾宣讲调研团
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8名师生,赴安康市汉滨区电商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富硒产业打开认知新视野
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赴蓝田县鲍旗寨村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支教服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关怀与素质提升工作,西安思源学院积极组织青年学子以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精心开展暑期三下乡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