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高永康)2025年7月2日至12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凤岭青耕·乡兴Youth”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凤县,开展为期1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追寻红色足迹、赋能特色产业、守护绿水青山”为主线,通过实地走访、专业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挺膺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在红色精神传承中,实践团以凤县工合纪念馆、革命纪念馆为课堂,通过沉浸式学习追溯挺膺担当的历史根脉。在工合纪念馆,电子沙盘动态还原1938年工合组织分布图,生动再现战时青年“努力干,一起干”的生产救国图景,队员通过手工拓印、织布机操作等沉浸式体验感悟历史温度;凤县革命纪念馆内,“两当兵变策源地”雕像群及秘密运物资路线图,立体展现青年革命者为信仰挺身的壮烈画卷,通过AI制作红色教育视频3部,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图为实践团参观革命纪念馆合影
聚焦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在“中国花椒之乡”的产业优势基础上,实践团队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成员们深入凤州村的花椒种植区和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当地椒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全面掌握了他们在花椒种植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种植成本、市场价格波动、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基于对花椒种植区和基地的观察以及与村支书的沟通,团队成员整理出20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交给村委会。这些建议内容广泛,包括品牌建设、电子商务推广、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旨在利用专业技能促进产业发展,并将振兴乡村的使命落到实处。
图为实践团参观花椒种植基地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平安乡村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实践团队同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平安乡村建设。团队成员通过开展现场宣讲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向村民普及了禁毒知识。详细阐述了各类常见种类、外观特征、危害性以及防范措施,受教育群众累计达到150人次以上。队员们拿起清洁工具,在凤州村的路边、广场、草坪等区域开展了垃圾捡拾活动。大家分工明确,认真清理了废纸、塑料瓶、包装袋等各类垃圾,并对垃圾分类投放进行了宣传和引导。通过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显著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也向村民传递了环保理念,倡导大家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图为实践团在凤州村进行捡拾垃圾
团队累计行程600公里,撰写实践总结1万字,形成花椒产业提质增效、乡村生态治理等政策建议12条。团队负责人高永康表示:“老乡们对技术的渴望和孩子们的笑脸,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挺膺担当’不仅是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实践,正以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以实干之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篇章。
塞上兴农 调研队积极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号召,于2025年8月深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展“ 水润塞上江南 智启农兴之路 ”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以厚植“知农爱农”情怀为初心,运用专业视角系统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智慧化管理实践,为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盛夏七月的关中平原绿意盎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渭水清源,绿动关中” 实践团七十名师生,带着环境学科专业硬实力与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于 7 月 15 日至 30 日深入西安、咸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调研工作。我们深知,精准认知土地国情是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起初确定选题时,可谓是千头万绪,又临近考试。一遍团队内部激烈讨论,一边与指导老师深入探讨,选题迟迟定不下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
叩问心灵关怀,解码精神需求满足之道 在这个蝉鸣悠长的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怀揣着人文关怀的炽热初心,踏上了前往西安康源养老机构的调研征程。我们以青春之名,将专业所学化作探访的脚步,聚焦银发群体,在康源养老院的庭院里、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提前洞悉就业市场动态、提升职场竞争力,8月10日至16日,在学院党委书记贺炳彦的指导下,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长驱职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两江工厂、招商华驰数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