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探访王老九、贺丙丁文学艺术馆 解码陕西农民文学传承密钥

西安外国语大学“觅泥土馨香,寻秦川犁笔”暑期社会实践团 2025-07-16 浏览:

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觅泥土馨香,寻秦川犁笔”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深入西安市临潼区神东村与南杨村,以王老九、贺丙丁两位农民诗人的文学遗产为切入点,开展为期一天的农民文学专题调研。

image.png

图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神东村王老九艺术馆门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屿楦 摄

北京时间十点,实践团成员准时抵达神东村相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这座被评为“文明村”的村落,街道干净如洗,绿植沿墙而生,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实践团首站抵达的是村委精心打造的王老九文学艺术馆,展馆虽不大却内容详实:玻璃展柜内陈列着王老九诗歌真迹的影像复刻件,墙上悬挂的表彰奖状记录着他从田间诗人到文坛名家的成长轨迹,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60年毛主席接见第三次文代会代表时与王老九的合影,照片里农民诗人拘谨又自豪的笑容,定格了农民文学史上的光辉瞬间。

image.png

图为王老九艺术馆中陈设的毛泽东主席与农民诗人王老九握手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岳思滢 摄

“王老九大字不识几个,却把一辈子的庄稼活写成了诗。”艺术馆讲解员是土生土长的神东村人,他带领队员观看墙上的影像资料,并解释说:“当年习仲勋先生听说有个农民爱写诗却写不全字,专门派秘书来村里教他认字,这才有了后来传遍关中的《王老九诗选》。”讲解过程中,神东村村委干部特意用临潼方言朗诵了《进西安》中的经典段落:“一进西安城,电灯照路明,马路平又宽,汽车跑不停”,质朴的语言搭配地道的乡音,让实践团成员仿佛看到了诗人当年进城时的新奇与激动。

上午11:00,实践团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由于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多为老人与儿童,实践团队员们逐家走访,在村民与王老九亲戚后人的支持配合下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村民们大多对王老九文学艺术馆有所了解,村委也多次组织村民参观,提升村民们的文化自信,更有多位老人配合队员们进行方言读诗,并对王老九艺术馆发展更好提出了建议,例如增加宣传力度,举办相关文旅活动等。与村民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发现神东村的文化传承已深度融入乡村治理。村委将农民诗歌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诗歌传家训”“诗句话文明”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种接地气的治理方式,让神东村连续三年获评区级“文明村”,也为农民文学的当代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午后两点,实践团成员乘坐乡间公交前往十公里外的南杨村,探访王老九的弟子贺丙丁的文学艺术馆。这座由贺丙丁之子贺建安自筹资金创办的展馆,陈列着贺丙丁的手稿、诗集与诗歌生涯介绍,从《翻身乐》到《公社颂》,一首首诗歌记录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变迁,也诠释着贺丙丁先生作为农民诗人焕发光亮的一生。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贺丙丁文学艺术馆负责人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赖屿楦 摄

然而,与神东村的热闹景象不同,南杨村的调研之路略显冷清。由于宣传不足,不少村民表示“听说过贺丙丁,但没去过艺术馆”。对比两村的调研数据,实践团发现显著差异:神东村通过村委主导、政策支持、活动激励等方式,形成了“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传承模式;而南杨村因缺乏组织推动和宣传力度,农民文学传承面临“有遗产无传承”的困境。但两村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希望通过加强宣传、结合文旅等方式,让农民文学“走出去”。陕西农民文学不缺好作品,缺的是让全国人知道的渠道。

返程路上,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农民文学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精神之花,它的根在乡村,魂在生活”的道理,传承农民文学不仅要守护遗产,更要搭建桥梁,让泥土里的文字真正走进当代人的心里。

实践团将在后续调研中持续关注陕西农民文学的当代创作群体,结合此次调查成果,形成涵盖现状分析、问题对策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农民文学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贡献青年智慧。


责任编辑:张姝影
相关文章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耕者调研队赴太白县咀头镇开展暑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耕者调研队赴太白县咀头镇开展暑期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探访咸阳民办红色博物馆,于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的温度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化药学院调研队赴凤县主题学习调研:追寻红色足迹,感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陕西省宝鸡市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