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暑期实践队走进河南宜阳 关注儿童成长 聚焦乡村留守儿童
近日,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河南省宜阳县,在县城街道及周边乡村开展以“关注儿童成长,倾听童心声音”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入户走访、问卷收集、互动观察等方式,系统了解当地儿童的生活学习状态,尤其将乡村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用实际行动记录他们的成长需求与现实处境。
此次实践由长安大学暑期实践队进行,十余名队员经前期筹备后奔赴宜阳,调研范围覆盖街道社区,以及乡村区域,聚焦12-15岁儿童群体。活动旨在通过对普通家庭儿童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全面呈现当地儿童成长的整体环境,为针对性帮扶提供参考。
图表 1街道
在县城街道的走访中,队员们带着小文具、小零食等礼物与孩子们建立信任,了解他们的日常作息、课外活动安排及家庭互动情况。家长们普遍关注的教育资源均衡、兴趣培养渠道等问题被纳入调研重点,队员们通过观察与记录,收集家长在教育理念、陪伴时间分配、对社区服务的期待等方面的信息。
乡村地区的调研则更聚焦留守儿童群体。这些孩子多由祖辈监护,日常生活照料基本得到保障,但在学业辅导、情感沟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缺口。队员们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课余活动内容、与父母联系频率及心理状态,同时记录祖辈监护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如教育能力有限、对孩子心理变化关注度不足等。
图表 2美妆店
实践队设计的调查问卷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基础内容涵盖儿童日常作息、兴趣爱好、家庭陪伴时长等,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则增设监护类型、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对亲情陪伴的需求程度等专项内容。队员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调整问卷形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截至目前,已完成有效问卷数十余份。
调研数据显示,县城儿童的成长需求集中在多元兴趣培养、优质课外资源获取等方面;而乡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呈现鲜明特点:情感陪伴不足、学业支持缺乏、课外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产生的心理波动也需引起重视。
据了解,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结合数据与实地观察形成分析报告。针对普通儿童成长需求,提出“丰富社区课外活动”“搭建亲子共读平台”等建议;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则聚焦“建立乡村关爱站”“开展远程学业辅导”“组织亲情连线活动”等具体方案,计划反馈给当地政府及公益组织。同时,将选取典型案例制作成宣传内容,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与成长支持。
图表 3鞋店
长安大学带队表示,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基层,既看到县域儿童成长的多元面貌,也体会到乡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处境。“希望同学们通过调研,不仅提升实践能力,更能将这份关注转化为责任,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儿童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调研活动已进入收尾阶段,队员们正抓紧整理材料。在宜阳的这段时间,他们用脚步走过城镇与乡村,用记录呈现不同孩子的成长状态,尤其将目光投向乡村留守儿童,让这个夏天的实践成为一份带着温度的青春答卷,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关注乡村发展增添一份来自高校的力量。(通讯员 陈子昊)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